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情況。其中,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達3.9%,較二季度的0.4%提高了3.5個百分點。8月份以來,多項指標顯示經濟運行改善,9月份經濟恢復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整體來看,目前經濟已企穩,并呈現諸多積極因素,工業生產繼續向好,基建投資加速形成實物工作量,制造業投資保持較高增速,市場預期改善等。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經濟韌性足、潛力大,經濟運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但同時,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當前,經濟回穩向上極為不易,也是拓展回穩向上態勢的關鍵窗口期。專家認為,四季度,我國經濟將延續恢復態勢,但這需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精準發力,進一步改善市場預期,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促進消費和投資持續增長,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經濟于波動中恢復向好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局面,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經濟發展形勢出臺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有效應對風險挑戰,促進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一季度,我國GDP比上年同期增長4.8%,增速較上年四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
進入二季度,受到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4月份主要指標同比下滑。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市場主體困難的形勢,從中央到地方出臺多項政策,著力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5月31日,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圍繞財政政策、貨幣金融政策等六個方面提出33項措施。從5月份以來,經濟逐步回升,6月份主要經濟指標企穩回升。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0.4%,實現了來之不易的正增長。
三季度以來,國內經濟整體延續恢復態勢,但受外需放緩、疫情反復等因素拖累,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8月24日召開的國常會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包括在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等,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
“國內經濟正在經歷著曲折復蘇。近兩個月以來,中央針對經濟波動,果斷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及時出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并對地方開展督導和服務,基本上扭轉了經濟下滑態勢。”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王廣宇表示,三季度,我國GDP增長3.9%,基本符合預期。具體到9月份,從生產端看,工業生產加速,服務業受疫情沖擊放緩;從需求端看,出口和消費繼續放緩,基建投資單月增速回落,但制造業投資加快、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收窄提供了支撐。
投資、消費呈現積極態勢
三季度以來,隨著加快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明顯好于二季度。具體來看,經濟運行呈現出不少亮點,比如,生產需求持續改善,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就業形勢改善,前三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6%。其中,內需回升引人關注,顯示經濟恢復發展后勁增強。
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5%,二季度為下降4.6%。在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支持下,消費需求總體延續恢復態勢,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逐步鞏固。專家表示,三季度消費向好主要與疫情防控對居民商品和服務消費的場景限制減弱,就業形勢好轉增強居民消費信心以及以汽車購置稅減半為代表的促消費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有關。
不過,受疫情影響,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增速有所下滑。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前期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落地,消費持續恢復,但9月份以來國內疫情仍有反復,市場銷售增速有所回落,部分地區以餐飲收入為代表的服務消費復蘇中斷,同比增速呈負增長。
此外,投資依舊是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力量。隨著穩投資的一系列政策落地見效,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有效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對經濟恢復的關鍵作用增強。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6%,增速比1月至8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升。這一方面得益于增量資金和充裕的項目儲備,為基建投資解決了項目端和資金端緊張的問題;另一方面,建設進度也在加快,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對此,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財政金融協同發力促進基建投資持續高增。截至9月底,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經全部投放完畢,疊加人民銀行創設的2000億元以上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與之配套的基建相關企業中長期貸款也受到提振。
預計四季度經濟較三季度好轉
對于四季度經濟形勢,專家普遍持有積極態度,但同時也坦言,出口增速放緩可能會造成一定拖累。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9.9%。其中,出口增長13.8%,單月出口增速有所放緩。
王廣宇表示,四季度,全球經濟放緩將會抑制出口動能,但穩經濟政策作用繼續發揮,內需相對穩健,預計經濟增速會較第三季度有所好轉。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經濟韌性主要依賴于出口、基建和制造業投資這三大動能,波動主要來自疫情影響和房地產。四季度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出口增速放緩。對此,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也表示,隨著發達經濟體央行連續大幅加息,全球經濟正在明顯降溫,預計第四季度出口面臨的壓力將大于三季度。出口增速放緩將會對部分制造業投資產生拖累。
在消費方面,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未來消費走勢取決于疫情形勢變化和政策刺激力度。本輪促消費政策主要集中在汽車、家電等大宗商品消費領域,隨著8月份以來全國疫情形勢平穩,旅游、住宿、餐飲等接觸性行業促消費政策也陸續開始實施,明年是否會有更強的刺激措施,比如,消費券等直達實體消費支持需要關注。
談及四季度經濟形勢,明明認為,在本輪逆周期調節中,政府對于固定資產投資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由基建擴展到制造業,再到服務業、社會服務領域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更新改造設備方面的投資。基建和制造業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是可持續的。王靜文則表示,內需將會延續恢復態勢,近期一系列穩經濟接續政策仍把基建投資作為重點,再加上四季度可能提前發行一部分明年專項債,基建投資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另外,房地產市場有望弱企穩,特別是政策性銀行保交樓專項借款推出,推動竣工速度明顯加快,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
穩經濟政策仍要持續發力
三季度以來,經濟回穩向上極為不易,當前是拓展回穩向上態勢的關鍵窗口期,宏觀政策要繼續發力,鞏固經濟恢復基礎。10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持續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推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其中,要求針對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推動擴投資促消費政策加快見效。一是財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要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二是促進消費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
專家認為,四季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將繼續加大力度,鞏固經濟企穩基礎、促進回穩向上。四季度經濟在全年分量最重,不少政策將在四季度發揮更大效能,因此,要抓住這一時間窗口和時間節點,穩定市場預期,推動政策舉措全面落地、充分顯效。其中,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將是發力重點。當前,基建投資在穩定我國宏觀大局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離不開財政政策持續發力和支持。接下來,財政政策仍需確保支出的連續性,盡可能完成年初制定的預算目標。
針對接下來政策發力的方向,羅志恒認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加強協調配合。他表示,未來財政政策的發力重點,一是進一步加大基建投資力度,短期擴大總需求,中長期改善供給結構;二是繼續減稅降費,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三是協助房企紓困、保交樓穩民生,提振居民和市場信心;四是提振消費、改善民生。在貨幣政策方面,要著力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助企紓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繼續做好“加法”,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金融機構發放制造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等。
轉自:金融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