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持續發力 我國工業經濟回穩向好基礎不斷鞏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12-03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過系列政策舉措,助力工業經濟復蘇,穩定市場主體預期。


      日前發布的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1—10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其中,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和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7%和23.6%,均快于1—9月份。


      多位專家表示,當前,在多重復雜因素沖擊下,我國工業經濟表現出強大韌性和動能,總體保持穩定恢復態勢。同時,外部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疫情多發散發,工業穩定增長仍面臨壓力,亟待添油加力鞏固回升向好趨勢。


      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以供需牽引工業擴容提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當前,需求側面臨內需不振與外需收縮碰頭,供給側突出表現為產業鏈供應鏈存在堵點卡點和短板弱項。《通知》聚焦消除工業經濟循環痛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夯實持續恢復基礎。


      近日,總投資105億元的遠景零碳產業園項目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開工,助力湖北綠色低碳發展。


      據了解,遠景零碳產業園集智能風機制造、儲能電池裝備制造和風儲一體化示范項目為一體。其中,項目一期占地50畝,投資50億元,主要生產制造智能風機。按計劃,2023年8月底建成投產,預計年產陸上智能風機200臺套、儲能電池3GWh,年發電21億度,年產值43億元。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文強表示,《通知》的及時出臺,再次吹響工業穩增長“號角”,明確主攻方向和主體責任,有助于抓住當前經濟恢復的重要窗口期,動員各方力量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舉措,夯實工業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基礎。瞄準工業經濟短板弱項、重點行業地區企業、政策落實和制度保障三方面持續發力。


      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以培育新引擎激發內生動力


      2018年,寧德不銹鋼新材料產業率先突破千億產值;2021年,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1580億元,成為寧德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群。


      近年來,寧德培育形成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一個個高精尖項目讓寧德在世界產業版圖嶄露頭角。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表示,近年來,伴隨市場需求層次不斷升級,中高端、品質化、多樣化產品需求增多,產業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不斷加速。以數字技術為引領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新技術向各產業、各領域廣泛傳播和滲透融合,正在和即將深刻改變制造業發展模式,加速提升產業效率,不斷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也為工業增長創造新動能。


      日前,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印發《5G網絡能級提升“滿格上海”行動計劃》,其中提出到2023年底,實現5G基站規模超過7.7萬個,超過4000幢商務樓宇和重點公共建筑完成5G網絡室內覆蓋,5G網絡覆蓋率超過90%。


      以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為契機構建一批新增長引擎。余曉暉表示,《通知》提出,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并深入推進5G規模化應用。


      保障措施加快落地 穩定市場預期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印發《銀川市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通過真金白銀的激勵機制鼓勵工業企業穩產增產,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同時,《若干措施》聚焦物流受阻、原料短缺、資金周轉、訂單不足、用工緊張等問題,制定工業企業復產穩產滿產行動方案,對企業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


      “鞏固工業經濟回升向好趨勢,重點在行業,關鍵在地方,主體是企業。”余曉暉表示,《通知》加強分類指導,明確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及不同類型企業穩增長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經濟運行數據,10月份,吉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9.2%。其中,1至10月吉林省整車產量同比增長0.8%,紅旗品牌產量超過24萬輛,10月份汽車產業產值同比增長7.9%。


      付保宗表示,經過多年積累,我國工業領域壯大成長了眾多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型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居于龍頭和主導地位,在一定區域乃至全國關聯帶動著諸多上下游配套企業,不僅發揮規模效應直接保障了工業穩定發展,也通過溢出效應間接提升了工業能級。


      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強力振作工業經濟,對各級政府部門提高經濟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余曉暉表示,《通知》堅持系統觀念,著力完善工作機制,從落實主體責任,加強政策協同;用好用足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加強監測調度,注重督導激勵三個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工業經濟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中國工業經濟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2017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6 9%。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7 6%,已經連續14個月高于6%的增長速度;工業當中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8%。
      2017-07-25
    • 工業經濟延續企穩勢頭 結構調整效果進一步顯現

      7月25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在介紹2017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時表示,工業經濟延續一季度穩中向好運行勢頭,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9%,增速同比加快0 9個百分點,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2017-07-26
    • 上半年工業增速創三年新高 數字經濟成經濟增長核心動力

      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達到了近三年的最佳狀態,6 9%的增速是三年來的最高值。這為新興產業的提速騰出了空間,數字經濟正在強勢崛起。
      2017-07-26
    • 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速加快回升 工業經濟仍具韌性

      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速加快回升 工業經濟仍具韌性

      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又有了新依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6月份,鋼鐵、汽車、電子等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裝備制造業對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采礦業。
      2017-07-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