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農業強國進發——專訪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1-09





      歲末年初,專訪部長。連續三年,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給總臺央視記者寫下了這樣三組關鍵詞:


      2021年:糧食,種子、耕地


      2022年:糧食


      2023年:農業強國


      三組關鍵詞之間有何關聯?唐仁健說,一脈相承,內在邏輯關系非常明確。


      “農業強國是綱領性的,提綱挈領。首要任務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而種子和耕地是其中兩個要害,抓住這兩個要害,糧食安全也就能夠保證了。”


      全力以赴端牢端穩中國飯碗


      回望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可圈可點。面對新冠疫情多點散發、破紀錄北方秋汛、南方極端高溫干旱、農資價格高位運行等困難,產量依然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豆自給率也提升了3個百分點。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為穩預期、穩物價、穩經濟大盤提供了基礎支撐。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唐仁健說,世界上真正強大、沒有軟肋的國家,都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未來一個時期,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化推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需求仍呈剛性增長態勢。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我們將以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全力以赴端牢端穩中國飯碗。”


      糧食產能在1.3萬億斤的高起點上,再提升千億斤。事雖難,做則必成。


      唐仁健說,“這件事不是能不能、行不行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必須干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調動一切資源,想盡一切辦法,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


      唐仁健說,從長遠看,要全面發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既抓物質基礎,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持續抓好種業振興和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又抓機制保障,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2023年,面對新發展形勢,重點是兩穩兩擴兩提。


      兩穩——穩面積、穩產量: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力爭有增加,確保糧食產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力爭多增產。


      兩擴——擴大豆、擴油料:擴種1000萬畝以上,確保大豆油料面積穩定在3.5億畝以上、力爭再擴大。


      兩提——提單產、提自給率:力爭玉米示范田畝產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給率提高1個以上百分點。


      當記者問到具體將采取哪些政策舉措時,唐仁健說,首先是行政推動、政策扶持兩手抓,千方百計穩住面積。在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中,加大面積產量和種植結構權重。同時,農田硬件、科技軟件兩手抓,把單產提上來。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以玉米為重點啟動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工程。此外,防災減損、機收減損兩手抓,把損失降下去。


      促消費 擴投資 有力促進國內大循環


      說到擴大國內需求,唐仁健認為,三農涉及的行業多、領域廣、群體大,在擴大國內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可騰挪的空間、可挖掘的潛力非常廣闊。


      唐仁健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現在農民收入雖然還不是很高,但創造的消費增量已經和城鎮居民差不多了,隨著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消費加快升級,預計每年可以新增2萬億元左右消費需求。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城鄉差距最直觀的表現,這方面有著巨量的投資需求。初步測算,未來5到10年,僅高標準農田、設施農業等投資需求就有近15萬億元。


      唐仁健說,2023年,農業農村部將持續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特別是在加快激活農村市場、釋放農民消費潛力方面拿出更多實招硬招,暢通工農城鄉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


      優化供給擴大消費。從供給端和流通渠道發力,擴大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著力改善農村消費硬設施、優化軟環境,擴大電子商務和物流快遞的農村覆蓋率,讓農產品“上行通暢”、工業品“下沉順暢”,促進城市食品消費升級和農村耐用品消費增長。


      加強建設牽引投資。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布局建設一批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冷鏈集配中心和大型冷鏈物流基地,持續改善農村水電路氣房訊等條件,以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為拉動經濟增長添油助力。


      發展產業助農增收。指導各地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推進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持續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堅決守好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唐仁健說,2022年,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有效鞏固。截至11月底,65.7%的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余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沒有發生整村整鄉返貧的現象,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比上年增加了133萬人,達到3278萬人。


      “當前,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面對困難挑戰,唐仁健給出了應對方案。


      “我們將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針對性的舉措,進一步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用發展的辦法把貧困甩得遠遠的。”


      在培育提升產業方面,按照“土特產”三個字的要求,指導各地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把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謀劃實施一批整體性區域性產業項目,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增值收益,通過產業穩定增收。


      在著力穩定就業方面,發展一批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加大對脫貧勞動力的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力度,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在推進創業創新方面,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實訓基地,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以創業帶動就業增收。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唐仁健說,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已經響鼓重槌發出。將錨定這一目標系統謀劃,抓緊研究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更高水平守好確保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高質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開拓創新實施科技改革雙輪驅動,不斷開創新時代新征程三農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打下堅實基礎。(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王琰 梁麗娟 王凱博 楊曉波 鐘敏 張雨棣 張博 張昊 王佳林 黃瑋 神浩 韓飛)


      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科技、改革雙輪驅動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科技、改革雙輪驅動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搞好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2022-12-29
    • “中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正當其時”

      “中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正當其時”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表示,近年來,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當前中國加快推進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鄉村將呈現更加欣欣向榮的蓬勃氣象。
      2023-05-05
    • 從夏收一線看農業強國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豐收

      從夏收一線看農業強國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豐收

      夏收時節,面對黃淮地區的大范圍持續降雨天氣,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大顯身手,發揮規模優勢,提供多元服務,全國共投入1650萬臺(套)各類農機裝備,助力夏糧應收盡收,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2023-06-2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