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經濟增速快于多數主要經濟體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1-19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 經濟增速快于多數主要經濟體


    中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120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數據。


      “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當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生產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復,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將不斷積聚增強。


      GDP穩居世界第二位


      超120萬億元是什么水平?這是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億元、110萬億元之后,國民經濟總量的又一次突破。按年均匯率計算,120萬億元折合美元約18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3.0%的增速怎么看?這一增速快于多數主要經濟體。德國公布全年經濟增速預估數為1.9%;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美國、日本2022年GDP增長都不會超過2%。“相比國際主要經濟體,3.0%是一個比較快的速度。”康義說,2022年二季度前期,受一些超預期因素沖擊,國民經濟一度出現下滑,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時出臺,力促經濟頂住壓力企穩回升。


      再看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1100萬的預期目標。12月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5%,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消費價格溫和上漲,CPI全年上漲2%。在全球糧食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中國價格形勢保持平穩,與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高通脹形成了鮮明對比。國際收支持續改善,全年貨物進出口順差比上年擴大35.4%,年末外匯儲備余額達到31277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的復雜局面下,面對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能夠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殊為不易、成之惟艱。”康義說。


      產業發展基礎更夯實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背后,產業發展基礎更夯實了。


      農業增產豐收,特別是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


      工業“壓艙石”作用有效發揮,全國工業增加值達到40.2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達到33.5萬億元,均居世界首位。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6%。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業里程4.2萬公里,在全世界遙遙領先。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已經廣泛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持續展現潛力。


      盡管遭受疫情反復沖擊,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在44萬億元左右,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達到12萬億元,中國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突破5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增速比2021年加快0.2個百分點,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貨物貿易總額突破40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康義表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未來重點領域加大補短板、強弱項力度,基礎設施投資帶動進一步增強,預計固定資產投資有望繼續增長。


      2023年中國經濟定會整體好轉


      航空、物流、旅游、餐飲……進入2023年,一些行業陸續呈現恢復態勢。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怎么看?


      “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世界經濟陷入滯脹風險上升,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但是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資源要素條件也可以支撐。”康義說,分析2023年的情況,有這些優勢條件。


      ——長期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中國是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產業配套最好的國家之一,產業組織能力和產業鏈韌性強,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面對國際供給體系波動,中國強化了糧食、能源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等關鍵領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為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明顯。中國有14億多人口,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還在持續推進,有世界上最具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這是推動經濟復蘇好轉的強大引擎。


      ——新動能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效推動新產業快速成長,將為經濟運行注入新動能。


      ——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宏觀調控經驗豐富。持續的改革開放將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當前物價總體處在穩定的、可控的狀態,為多方面儲備使用相關宏觀調控政策工具留有比較好的空間。


      “2023年中國經濟一定會整體好轉。”康義說。(記者 李婕)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