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緩費并舉,助企業增信心、添活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1-28





      過去這一年,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緩費并舉,助企業增信心、添活力。中國政府網、國務院客戶端帶你回顧。新的一年,祝生意興隆,“兔”飛猛進!


      退!


      · 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實施力度


      截至2022年12月15日,已經退到納稅人賬戶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達到2.4萬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退稅規模的3.7倍。


      在已出臺的制造業等6個行業企業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按月全額退還的基礎上,將“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7個行業納入上述留抵退稅政策范圍。


      對制造業新增增值稅留抵稅額即申即退,到賬平均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


      加大小微企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力度,將先進制造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政策范圍擴大至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并一次性退還小微企業存量留抵稅額。


      · 加快出口退稅進度


      提高出口退稅辦理質效,2022年全國辦理正常退稅的平均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內。


      自2022年6月20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稅務部門辦理一類、二類出口企業正常出口退(免)稅的平均時間,壓縮在3個工作日內。


      減!降!


      截至2022年12月15日,全國稅務系統合計辦理新增減稅降費8840億元。


      · 所得稅有優惠


      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 減征“六稅兩費”


      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以及宏觀調控需要確定,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以在50%的稅額幅度內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屬于一般納稅人的個體工商戶,與其他企業一樣,可以按規定享受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將減征“六稅兩費”政策的范圍由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擴圍至全部個體工商戶。


      · 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再提高!


      高新技術企業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置的設備、器具,允許當年一次性全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并允許在稅前實行100%加計扣除。


      現行適用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75%的企業,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對企業出資給非營利性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和政府性自然科學基金用于基礎研究的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按實際發生額在稅前扣除,并可按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對非營利性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接收企業、個人和其他組織機構基礎研究資金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


      · 促進中小微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這些錢能稅前扣除


      中小微企業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置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在500萬元以上的,按照單位價值的一定比例自愿選擇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其中,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的100%可在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5年、10年的,單位價值的50%可在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其余50%按規定在剩余年度計算折舊進行稅前扣除。


      · 降低電價、網費


      鼓勵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階段性優惠電價和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6個月內補繳。


      將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


      · 降低社保費率


      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1年,執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


      緩!


      截至2022年12月15日,全國稅務系統累計辦理緩稅緩費7331億元。


      · 延長制造業緩稅補繳期限


      自2022年9月1日起,按規定已享受延緩繳納稅費50%的制造業中型企業和延緩繳納稅費100%的制造業小微企業,其已緩繳稅費的緩繳期限屆滿后繼續延長4個月。


      · 緩繳企業三項社會保險費政策


      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5個特困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文化藝術業等17個困難行業,可申請緩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其中養老保險費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傷、失業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可申請緩繳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期間免收滯納金。


      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工商戶和各類靈活就業人員,2022年繳納養老保險費有困難的,可自愿暫緩繳費至2023年底前補繳。


      · 緩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


      統籌基金累計結存可支付月數大于6個月的統籌地區,自2022年7月起,對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緩繳3個月職工醫保單位繳費,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 緩繳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保證金


      在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繳納的耕地開墾費、污水處理費等14項收費,自應繳之日起緩繳一個季度,不收滯納金。


      系統梳理交通物流、水電氣暖、金融、地方財經、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等領域涉及企業、個體工商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保證金,原則上緩繳一個季度,不收滯納金。


      · 緩繳工程質量保證金


      在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應繳納的各類工程質量保證金,自應繳之日起緩繳一個季度,建設單位不得以扣留工程款等方式收取工程質量保證金。


      · 緩繳住房公積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可按規定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到期后進行補繳。在此期間,繳存職工正常提取和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不受緩繳影響。政策實施時限暫定至2022年12月31日。


      免!


      · 免征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


      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免征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暫停預繳增值稅。


      · 這些行業有增值稅優惠


      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航空和鐵路運輸企業分支機構暫停預繳增值稅。


      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自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 繼續免征新能源車輛購置稅


      2022年9月,將新能源汽車實施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至2023年12月31日。2022年全年,累計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879億元,同比增長92.6%。


      轉自:中國政府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減稅降費力度大 支出優化保重點

      3月28日,財政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經全國人大批準的《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體現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特點
      2017-03-29
    • 減稅降費 今年力度有多大(政策解讀·聚焦)

      去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至今正好1周年。從2012年1月至今年2月,累計減稅超過1 2萬億元,98%左右的試點納稅人實現稅負下降。
      2017-05-01
    • 減稅降費成效顯現 財政增收結構變得更合理

      減稅降費成效顯現 財政增收結構變得更合理

      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306億元,同比增長9 8%。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0074億元,同比增長10 9%;非稅收入14232億元,同比增長4 4%。
      2017-07-15
    • 減稅降費下半年有望再加碼 結構性減稅紅利持續釋放

      減稅降費下半年有望再加碼 結構性減稅紅利持續釋放

      家稅務總局20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70789億元(已扣減出口退稅),同比增長8 9%。第三產業稅收收入占比達到57 6%,零售業稅收增長25%,表明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
      2017-07-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