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調·增持·看好——三個關鍵詞解讀外資金融機構緣何看好中國經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04





      持續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大量增持中國境內股票債券、看好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在諸多外資金融機構眼中,當前世界經濟面臨復雜挑戰,中國經濟是為數不多提振全球預期的積極因素,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推動力”。


      關鍵詞一:“上調”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


      不只是IMF,大型國際金融機構也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摩根士丹利從5%上調至5.7%,高盛集團從4.5%上調至5.5%,野村證券從4.8%上調至5.3%。摩根大通、瑞銀集團、德意志銀行等同樣都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


      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是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經濟信心最直白的表現。


      相比之下,國際金融市場各方對2023年的全球經濟前景展望卻沒有如此樂觀:IMF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9%;聯合國日前發布的《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為1.9%。世界銀行更是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至1.7%。


      “今年中國經濟復蘇可能是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的主要對沖。”花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余向榮說。


      其實,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三年間,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占當年世界經濟比重達到18.5%,兩年平均增長5.1%;2022年,中國經濟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同比增長3%,快于多數主要經濟體。


      現在,中國經濟再次被寄予厚望。“中國是全球唯一有望在明年(2023年)實現企業利潤和GDP體面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個好消息。就在美歐經濟放緩之際,它提高了世界經濟避免衰退的可能性。”國際知名財經刊物《巴倫周刊》于去年12月在其網站上如此寫道。


      關鍵詞二:“增持”


      今年1月,北向資金在滬深交易所累計凈買入1412.9億元人民幣,凈買入量超過了2022年全年規模。同期,明晟(MSCI)中國指數上漲近12%,連續三個月累計漲幅超過40%。


      增持中國有價證券,成為當下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展望最直接的表達。


      在過去三年間,外資金融機構始終高度關注中國市場。2020年,外資總體凈增持國內股票和債券超過2000億美元;2021年末,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上市股票和債券的總市值累計達12984億美元,較2020年末增長23%。


      盡管在2022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導致資金大規模從歐洲、亞洲、南美等地流出,但如今,外資金融機構普遍認為,那些對他們造成巨大壓力的因素正在不斷減少,這進一步刺激他們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


      美國銀行將中國股市轉入“戰術性增持”;摩根士丹利看好中國股市,“建議利用目前的機會逢低買入”;高盛股票策略團隊已于近兩月連續上調2023年MSCI中國指數盈利增長的預期,由8%最終上調至17%……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2022年12月,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分別為73億美元和84億美元。2023年1月上半月,外資凈買入境內股票債券合計約126億美元。


      關鍵詞三:“看好”


      外資金融機構看好中國經濟,不只是因為中國經濟的恢復性增長,更是因為中國經濟展現出的韌性與實力,以及未來蘊含的潛力。


      看好中國經濟在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中國正在從追求高速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品質。”高盛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溫澤恩去年12月表示,“高盛始終是中國市場的重倉投資者,未來也會繼續重倉投資中國,我們非常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


      看好中國經濟還在于中國持續擴大金融開放。“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特別是在更高水平基礎上持續推動金融開放,這為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渣打銀行(中國)總裁、行長兼副董事長張曉蕾介紹,特別是過去三年,渣打中國依托中國的發展和開放機遇,業績實現持續穩健增長,并在多個業務板塊取得突破性增長。


      看好中國經濟還在于中國經濟未來的美好藍圖。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提到,中共二十大報告里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未來十年間,中國將繼續遵循以創新驅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也仍將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劉立男說。(記者 劉開雄、李延霞、吳雨、有之炘)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