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2-09





    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2年,世紀疫情反復延宕,世界經濟脆弱性更加突出,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持續提高。這份成績單充分表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近期,不少國際投資機構預計,隨著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中國經濟將持續快速提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表示,隨著中國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不斷積聚增強,深化改革開放的紅利持續釋放,同時也將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作出更大貢獻。


      “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殊為不易”


      3年來,中國有效應對了全球疫情流行沖擊,避免了致病力相對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等大范圍傳播。事實證明,中國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表示,過去3年的抗疫努力讓中國贏得了3個寶貴的“窗口期”:新冠病毒變異株毒性持續下降的窗口期,藥物研發、醫療救治能力進一步增強的窗口期,以及全民廣泛接種疫苗的窗口期。“中國有效應對全球疫情沖擊,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的復雜局面下,中國經濟能夠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殊為不易。”湯之敏說。


      席勒研究所研究員雨果·洛佩茲·奧喬亞表示,過去3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4.5%,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這充分表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中國經濟‘穩住了’的背后,是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的信任。”讓巴西瓦加斯基金會大學國際金融副教授夏華聲印象深刻的是,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政府出臺了多項穩經濟的舉措,例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力度等。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兩次降準,為實體經濟提供超1萬億元人民幣的長期流動性。


      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表示,疫情發生之初,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率先復工復產,成為當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3年來,中國為世界經濟的穩定作出了很大貢獻。丸川知雄還提到,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國提出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他對此非常贊賞。


      巴西盧拉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家馬爾西奧·波赫曼表示:“過去3年,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展現出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他引述最新報告數據表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近40%,同時正在持續擴大消費和投資規模。此外,中國為生態文明建設付出長期努力,這使得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和風能設備制造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


      上汽通用汽車投資的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竣工投產;施耐德電氣關鍵電源創新實驗室在上海正式啟動運營;博世集團宣布在蘇州投資約10億歐元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制造基地……在跨國企業持續增資或全新布局中國市場的背后,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持久信心。


      “中國積極采取措施,最大程度減輕了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如今依據科學信息與研判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巴西經濟學家羅尼·林斯表示,中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制造業規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這是中國經濟大盤穩定的“壓艙石”。


      “今年,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普遍持積極態度。”西班牙IE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菲利克斯·巴爾迪維索認為,通過有效的資源調配,尤其是內需擴大、基建支出增加等因素,將為中國經濟持續復蘇打牢基礎。


      今年春節假期,中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2.2%……一組組數據折射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


      “今年是中國經濟再出發的一年,中國經濟增長態勢會更加穩健。”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表示,中共二十大報告里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未來,中國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將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


      “面對疫情形勢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能,這一點從中國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持續升高中能充分感受到。”法國《新團結報》主編克里斯蒂娜·比埃表示,中國始終強調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基本盤保持穩固對外國企業意味著更多機遇,必將為世界貿易和經濟復蘇持續賦能。


      “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繼續前行”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摩根士丹利、高盛、匯豐、摩根大通等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認為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等因素將改善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隨著優化防疫政策,中國經濟活動恢復比預想得還快。中國經濟韌性強,將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信心和力量。”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姆旺吉·瓦吉拉表示。


      去年以來,中國發布了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出臺了促進制造業引資、鼓勵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等一系列專項政策,林斯對此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中國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深化改革,將推動中國經濟這艘大船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繼續前行,為世界經濟提供巨大機遇。”


      “在世界經濟承壓、全球貿易動能減弱的背景下,中國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外貿展現較強韌性,這與中國制定的發展規劃和明確目標密不可分。”奧喬亞表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重要一環,中國的經濟增長對于當今世界各領域發展都至關重要。“中國鼓勵開展科技創新,支持吸引和利用外資。相信中國將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經濟健康增長有助于對沖全球發展面臨的挑戰。”湯之敏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活力將進一步釋放,繼續成為世界經濟邁向復蘇的“穩定器”和增長的“發動機”。(記者俞懿春、劉慧、謝佳寧、畢夢瀛、岳林煒、顏歡、劉玲玲、李志偉)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