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一批交通、能源、建筑、水利、產業園等基礎設施項目施工現場,吊臂揮舞、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忙碌……大江南北,一幅爭春忙的生動圖景徐徐展開。隨著多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萬億元計劃投資有序推進,多路資金持續發力,經濟發展的脈動愈發強勁。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連日來,全國各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在安徽,4月3日上午,2023年安徽省第二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在合肥舉行。此次開工重大項目1069個,總投資7362.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734.8億元,涉及制造業、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
在內蒙古,3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發出2023年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動員令,330個重大項目同時按下“開工鍵”,總投資2000億元,涉及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領域。
在湖南,3月30日上午,2023年湖南省重大項目開工儀式在14個市州同步舉行,1158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522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958億元。
與此同時,多地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相繼出爐。
近日,廣東省發改委印發的《廣東省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明確,2023年廣東省安排省重點項目1530個,總投資8.5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近期,湖南省發改委發布2023年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鋪排項目324個,總投資21342.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16.8億元,項目數量、投資規模均超往年。此外,陜西省2023年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劃已經敲定,安排省級重點項目643個,年度計劃投資4800多億元,其中創新驅動、先進制造類項目占比37.5%,年度計劃投資占比29.0%。
“進入3月,基建基本恢復往年態勢,發力托底內需。隨著二季度重大工程進入施工高峰期,基建需求或能沖至高點。”百年建筑網水泥行業分析師蔡艷芬說。
新基建加快推進
搶抓“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機遇,一批新基建項目加快推進。
在貴州貴安新區,網易貴安數據中心項目一期施工現場,一輛輛往來穿梭的大卡車正在進行土方回填。自2月初開工以來,該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搶抓“東數西算”等政策機遇,進一步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目前7個超大型數據中心已在貴安新區建成投用,美的云數據中心、國電投數據中心等項目也相繼搭上這班“算力快車”,一個世界一流數據中心集聚地已具雛形。
在湖南,3月28日,在中建五局三公司中國電信天翼云中南數字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現場,塔吊林立、車輛穿行,作業人員在加緊進行幕墻安裝及內部裝飾裝修。該項目是“國家云”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湖南迄今投資最大的數字新基建項目。項目自2022年5月開工以來,已完成5棟廠房主體建設,建成后將具備40萬臺服務器的云資源能力,可輻射整個中南區域。
新基建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
“要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光纖網絡擴容提速、5G的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副司長孫偉日前表示。
近期,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業投資管理 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要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設備、綠色環保等布局力度,推動集成電路和工業母機產業快速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大對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推動平臺企業引領發展。
各地也相繼明確了今年新基建發力重點和方向。如近日,河南省發改委發布的《2023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年度投資500億元,打造5G精品網絡,5G基站總數突破18萬個,數據中心機架數超9萬架,全省物聯網終端用戶突破1億戶。
“新基建蘊含著巨大投資需求,在擴內需、穩增長中可發揮‘壓艙石’作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樊樺認為,新基建投資乘數效應大,通過上下游聯動效應和賦能產業升級,能進一步帶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資金保障持續發力
項目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離不開資金的有力保障。
“今年一季度,安排政府債券資金116.99億元,積極支持南寧至玉林等4個鐵路項目,南寧機場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等3個機場項目以及11個高速公路項目,著力穩定交通領域固定資產投資。截至2月底,貴陽至南寧鐵路(廣西段)完成投資14.7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32%,力爭今年6月底前開通運營南寧至河池段,屆時將全面實現‘市市通高鐵’目標。”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近日介紹。
今年以來,專項債繼續前置發行。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新增專項債發行8829億元,完成全年發行計劃的21.76%。根據3月發行數據統計測算,今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專項債發行已超過全年計劃的三分之一,與去年同期的較快發行節奏保持相當。
“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繼續擴容,額度較上年增長1500億元,同時政府要求其發行使用進一步提速。”遠東資信研究員馮祖涵說。
同時,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持續落地,撬動大量資金進入基礎設施領域,一大批交通、水利等重要項目建設提速。”蔡艷芬表示,專項資金逐步到位,各地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新開工項目增多,去年規劃開工的項目由于流程問題今年得以實際落地建設。進入傳統旺季后,基建需求將得到明顯提振。
展望未來,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隨著資金陸續到位,今年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形成的實物工作量將得到保障。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其中基建投資同比增長7.5%。安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池光勝預計,2023年投向基建的資金增量為1.7萬億元-2.2萬億元,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10%。(劉麗靚)
轉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