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我國經濟長期穩中向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25





      5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對2021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報告顯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


      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報告顯示,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穩杠桿取得顯著成效。實施有力、有效、有度的宏觀經濟政策,以相對較少的債務增量支持經濟較快恢復增長。2021年年末,我國宏觀杠桿率為272.5%,較上年年末降低7.7個百分點。


      此外,在精準拆彈、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首先是持續壓降高風險金融機構數量,2022年第二季度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顯示,全國高風險機構數量較峰值已壓降近半,現有366家高風險機構,總資產僅占全部參評機構總資產的1.55%;其次是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再次是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


      壓力仍存但前景光明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報告還指出,要清醒認識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國際方面,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供應鏈和國際貿易受阻,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


      此外,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發布的《2023中國金融政策報告》也明確闡述了目前所面臨的不確定性。5月2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在該論壇上表示,當前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面臨著高度不確定性,可以概括為兩個兩難“困境”:第一個是發達國家再次面臨物價穩定和金融穩定的兩難選擇,第二個是美歐中心國家和外圍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加突出。


      報告指出,國內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消費復蘇動能較弱,穩出口難度增大,結構性通脹壓力加大,疫情對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凸顯,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呈現區域集中特征。


      不過,前景依然是光明的。“從國內的經濟形勢來看,短期我國經濟復蘇面臨一些挑戰,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備有利條件。首先,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經濟體系具備很強的韌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在穩步發展的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近30%;其次,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有較強的自主性;再次,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和外匯產業運行具備較強的穩定性,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丁志杰分析稱。


      要做好六項重點工作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讓利,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提升監管協調效能,補齊制度短板。完善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加快不良資產處置。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主線,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及時防范化解債券市場風險,穩步推動債券市場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展望未來,《2023中國金融政策報告》提出了六項重點工作:一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體系;二是加強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三是健全資本市場功能,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加快金融科技賦能,鼓勵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五是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做好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的有效銜接;六是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進一步提高我國外匯和金融市場開放與準入程度,支持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記者 王彤旭)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