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鞏固延伸優勢產業 打造“中國智造”新名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8-04





      1秒種,能生產4張太陽能電池片;1分鐘,能組裝2226部智能手機;1小時,能收割10畝小麥……這組數據,是當前我國各產業快速發展,向現代化升級的生動體現。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支柱產業。


      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發展優勢產業是提高我國產業整體水平的關鍵,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提高國際競爭力。


      今年以來,我國優勢產業進一步鞏固延伸,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5G應用進程加速推進、新能源產業瞄準競爭制高點、“5G+北斗”為智慧農業持續注入動力……一批批優勢產業正朝著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方向穩步邁進。


      智能化為優勢產業打造核心競爭力


      智能化是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我國優勢產業中,智能制造已成為主流,競爭力持續提升。


      “平均10秒就有一臺洗衣機下線。”走進位于湖北省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美的洗衣機工廠,AGV無人小車自動轉運物料,5G+AI視覺質檢一秒完成產品外觀質檢及信息錄入,2500多個5G終端設備將生產環節“無縫銜接”……在5G技術加持下,該“智慧工廠”實現工業園區全面互聯互通,并貫穿于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


      當前,5G應用進程進一步加速。多項數據表明,我國在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居世界先進行列,5G關鍵技術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千行百業正在5G賦能下“向智蝶變”。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其中5G、數據中心等信息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1%,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融合類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4.1%。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我國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重點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9.4%,累計培育出1700余家引領行業發展的數字化車間與智能工廠。


      “隨著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技術的發展,5G走進核心生產流程成為行業剛需,滿足更多需實時控制、高可靠要求場景的部署。”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總裁曹明對記者表示,未來,5.5G低時延、高可靠、大上行等能力的全面完善,將進一步助力工廠全面實現無線聯接,降低產線調整成本,提高產線生產效率。


      智能制造是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加強產業體系的先進性,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不斷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下一步,將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支持企業做強做優,打造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


      綠色化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塑造我國產業發展新優勢,還要牢牢抓住產業體系綠色化發展的“牛鼻子”。在我國優勢產業中,新能源產業則為綠色發展的典型代表。


      數據顯示,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風力發電機等清潔能源裝備關鍵零部件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新能源產業重心進一步向中國轉移。


      “1秒種能生產4張太陽能電池片,訂單已經排到了2025年。”近日,記者走進國家電投黃河公司西寧太陽能分公司IBC電池制造車間,在這條全自動無塵生產線上,一片片“青海產”高效光伏電池組件有序產出。


      IBC電池研發效率高達25.06%,是目前全球轉換效率最高的電池。據了解,該產品遠銷瑞士、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上述公司在高效光伏電池和組件領域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目前,我們形成水風光儲一體化協同推進的良好發展格局,打造了多晶硅生產、電池研發制造、光伏電站規劃等完整的光伏全產業鏈。”國家電投黃河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7月26日,國家能源局電力司負責人劉明陽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光伏新增裝機一億千瓦以上,累計裝機約8.6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7300億千瓦時,風電光伏產業成為我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把握機遇,乘勢而上。當前,我國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建成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總產值達20萬億元。下一步,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搶抓全球綠色產業發展新機遇至關重要。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新型工業化研究所所長李宏偉建議,新征程上,要充分利用國內產業規模、配套優勢及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加速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產業傾斜,通過優化要素配置來增強發展新動能新活力。同時,要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工程化產業化,豐富和擴大應用場景,支持領軍企業構建富有活力的產業創新生態。


      融合化提升優勢產業整體效能


      產業體系的融合化,是提升產業體系整體效能的必然要求。我國的另一“大國重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在實現與各類應用的深度有機融合。以現代化農業為例,隨著“北斗+農業”的不斷融合發展,新時代智能化農場的應用場景正不斷延伸。


      眼下,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搶收早稻、搶插晚稻的“雙搶”季,承載著北斗導航的無人耕機馳騁沃野,各類5G傳感器遍布田間……一幅幅“科技農耕圖”在廣袤田地鋪展開來。


      近日,在上海嘉定的一處農田里,加裝了北斗終端的插秧機,只需技術員在“云端”動動手指,就可以按照規劃路線行進,開展插秧作業,甚至在轉彎、掉頭和障礙物規避環節也無需人工干預,除了人工送苗外,機具完全處于自動作業狀態。


      在與5G、北斗導航等技術的加速融合下,我國農機裝備產業發展正駛向“快車道”。動力換檔、免耕播種、高速播種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批具備自動駕駛及導航、作業狀態實時監測和遠程運維能力的智能農機裝備成功研制并實現應用。


      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看來,時空信息、定位導航服務等作為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只有與其他創新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配套,做到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能不斷保持技術的引領性和融合性,推動應用服務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今年6月份印發的《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設施農業機械化率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建成一批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基地。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先進農機創制應用,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糧食生產各領域、各環節全面融合發展,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更加堅實支撐。


      不僅僅在農業領域,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正在推動生產方式、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發生根本性變革。


      千帆競發浪潮涌,百舸爭流正逢時。面向未來,我國優勢產業將沿著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路線不斷鞏固延伸,釋放出更大的潛力和更加奪目的光彩。(楊曦 申佳平 馬可欣 趙竹青)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搭載中國速度 感受中國智造

      搭載中國速度 感受中國智造

      作為經濟發展的動脈與骨架,高速公路成為十八大以來我國公路建設的重點,一批代表性的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或開工。截至2016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 1萬公里,比2012年底凈增3 5萬公里,年均增長近8%。
      2017-10-06
    • 強技術 提質量 興品牌 “中國智造”給海外消費者帶來新體驗

      強技術 提質量 興品牌 “中國智造”給海外消費者帶來新體驗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智能家電等新興行業,一些中國品牌發力創新、注重質量,不僅在國內影響力與日俱增,還與國外市場精準對接,給海外消費者帶來更多智慧和綠色新體驗。
      2021-05-24
    • 智能裝備業緊抓“中國智造”新機遇

      智能裝備業緊抓“中國智造”新機遇

      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以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支撐下,中國智能裝備制造業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而中國家電企業憑借扎實的制造根底、對轉型升級需求的精準掌握等優勢,成為推動智能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2-11-24
    • “中國制造”正加速邁向“中國智造”

      “中國制造”正加速邁向“中國智造”

      日前發布的“2022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2022年中國云計算發展指數”顯示,2022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同比增長17%,連續四年保持超過15%的增幅,工業上云熱度持續攀升。
      2023-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