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個月,在華外資企業進出口達5.21萬億元,同比增長2.3%,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9%,拉動同期中國整體進出口增長0.7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外資企業進出口1.11萬億元,同比增長4%,增速比前4個月加快2.2個百分點。
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別國筑造“小院高墻”等背景下,這樣的增長因“反常”顯得格外亮眼。
近年來,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規模持續下降、中國吸引外資的難度和挑戰不斷加大,“外資大規模撤離中國”的論調不時泛起,而這一增長恰好是一個有力的回擊。
數據同時顯示,今年1-5月,全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數量超過7.3萬家,為5年來同期最高。月度進出口值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不僅展示了在華外企的活力,背后更是外資企業深度嵌入中國產業鏈,并扮演全球供應鏈關鍵環節的角色體現。
更需要看到的是,這樣的四連增從2024年已經開始:去年外企進出口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下半年增速比上半年增速加快了2.5個百分點;在海關注冊備案的外資企業持續增加,有進出口記錄的企業數量比上年增加了1600多家。外資企業進出口呈現“走勢”和“信心”雙向好趨勢。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成熟高效的產業集群、基礎設施和物流網絡,這樣的綜合優勢短期內其他地區難以復制,也是“黏性”的來源。
日前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2025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有26%的受訪企業將海外供應鏈回流至中國,比去年增長5個百分點。這正是中國供應鏈仍具競爭力的又一體現。
當前,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擴大開放領域,不斷提升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便利度,助推外資企業加快融入中國產業鏈。而隨著外企“在中國,為中國”的策略深化,外資企業積極拓展內需市場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中國作為制造和出口基地的優勢。即使一些企業采取“中國+N”的供應鏈策略,也首先強調要穩定和強化在中國的布局。前5個月的進出口數據證明,“中國”作為基本盤不僅沒有削弱,還在增強。
這種進出口的“黏性”和產業鏈的“韌性”對于穩定全球供應鏈、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無疑也是一大利好。而中國需要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制度型開放等方面持續發力,才能鞏固和提升“黏性”,促進外資企業更深層次、更高質量地融入。(記者 晏瀾菲)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