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中國制造業景氣水平繼續改善。
6月30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25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比5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
6月份是傳統生產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中國制造業PMI好于季節性,生產指數為51.0%,站穩“榮枯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6月份,在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1個位于擴張區間,比5月份增加4個,中國制造業景氣面有所擴大。
制造業是傳統產業的主體,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6月份,隨著外部干擾因素影響減弱,中國制造業回歸正常運行軌道,經濟內生動力穩定釋放,生產活動保持穩中有增,市場需求整體止降回升。在構成制造業PMI的五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均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生產活動、市場需求、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均處于平穩向好態勢。
“6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小幅回升,表明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效果繼續顯現。”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
“上天入海” 裝備制造業盡顯高質量發展活力
當前,中國裝備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作用凸顯,在總體穩健發展的同時,展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上天入海”盡顯工業高質量發展活力。
近日,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與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正式組建FPSO(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超級建造聯合體,標志著我國高端海工裝備制造能力實現新突破。
在京哈高速的施工現場,三一無人機群高效精準地開展路面施工作業,機群作業精度達到“厘米級”。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N70Q客車安靜地穿梭于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內外。
在近日舉辦的第55屆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展出了C909、C919和C929基本型飛機模型,以及相關衍生型飛機模型,受到廣泛關注。
不久前,潤邦股份生產的三臺移動式港口起重機(MHC)成功交付拉美客戶,意味著該公司產品的智能化、自動化科技研發和應用獲得了更多海外客戶認可。
……
在全球經濟快速變化的背景下,中國裝備制造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與發展。6月份,中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保持擴張,制造業PMI連續2個月回升,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認為,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個突出“亮點”是恢復態勢較為普遍,比如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基礎原材料四大行業都有積極變化,呈現連續向好的運行態勢:裝備制造業PMI為51.4%,較5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0.9%,與5月份持平;消費品制造業PMI為50.4%,較5月份上升0.2個百分點;基礎原材料行業PMI為47.8%,較5月份上升0.8個百分點。
趙慶河介紹,6月份,中國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PMI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其中,裝備制造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于53.0%,相關行業產需兩端較為活躍。高耗能行業PMI為47.8%,比5月份上升0.8個百分點,景氣水平有所改善。
中國裝備制造業已經形成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31日,中國裝備制造業企業總數達246萬家,其中2025年新設企業7.1萬家,新設企業中高端裝備制造業占比超過60%,彰顯了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升級的強勁勢頭。
2025年以來,中國裝備制造業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協同創新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呈現出積極的新動向,正向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為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認為,中國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推進,裝備制造業效益保持較高水平,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支撐作用突出。1-5月,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7.2%,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2.4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支撐作用突出。從行業看,裝備制造業的八個行業中,有七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其中,電子、電氣機械、通用設備等行業利潤增長超過兩位數,增速分別達11.9%、11.6%、10.6%。
于衛寧介紹,1-5月,我國航天、航空、航海等“三航”產業快速發展,帶動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行業利潤同比增長56%。在海洋經濟大力發展背景下,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行業利潤增長85%。
“近年來,隨著企業技術能力、資金實力提升,中國工業生產向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中高端邁進態勢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說。
穩中向好 制造業供需兩端均逐步改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何輝表示,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6月份中國制造業供需兩端都在逐步改善,新訂單指數再次回升到了50%以上,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在進一步增強。同時,PMI指數仍處榮枯線下,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仍在下降,反映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仍在擴大,市場引導的需求收縮對制造業生產投資的制約仍然突出。
文韜表示,隨著外部干擾因素影響減弱,中國制造業回歸正常運行軌道,經濟內生動力穩定釋放,市場需求整體止降回升。6月份,中國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為50.2%,較5月份上升0.4個百分點,在連續2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回到擴張區間,顯示中國宏觀經濟繼續恢復。
實際上,中國制造業市場供需兩端均有所擴張,經濟運行基本面穩中向好。在市場需求和企業原材料采購活動同步擴張的支撐下,制造業原材料購進價格和產成品銷售價格均趨穩運行。其中,購進價格指數為48.4%,較5月份上升1.5個百分點;出廠價格指數為46.2%,較5月份上升1.5個百分點。兩個價格指數均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勢頭,6月份同步也有所回升。
“從制造業原材料購進價格和產成品銷售價格兩個價格指數的變化趨勢來看,近期制造業上游原料端和下游產品端的價格走勢協同性較好,5、6月份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同向變化,變化幅度相當。”文韜說。
與此同時,6月份中國制造業訂單類指數回升反映擴大內需政策效果有所顯現,生產指數、采購量指數上升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回暖趨勢。
文韜分析,6月份中國制造業大型企業繼續擴張,且擴張勢頭有所加快,如大型企業PMI為51.2%,較5月份上升0.5個百分點。其中,大型企業生產指數較5月份上升2.2個百分點至53%以上,新訂單指數保持在52%以上水平,顯示大型企業供需兩端較快擴張,為整個制造業恢復提供了有力支撐。
強內穩外 制造業新動能保持較好擴張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中國制造正經歷著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深刻轉變,正蹄疾步穩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目前,我國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壯大,工業新動能加快培育,數字經濟持續發力,高技術產業不斷突破,高端制造領域發展再上新臺階,制造業新動能持續加強。
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延續較快增長勢頭,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2%,企業采購數字技術金額同比增長10.9%,反映數實融合持續深化。工業機器人制造、特殊作業機器人制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2%和28.3%,反映了“人工智能+”行動深入推進,具身智能等加快商業化進程。
7月1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5月底結束的2024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顯示,數字經濟、高技術產業、機器人產業三個領域共減免企業所得稅1.97萬億元,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2%。
2024年度,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9%、2.7%,醫藥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8.9%、7.5%。機器人領域步入發展快車道,近兩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平均同比增長10.2%,特殊作業機器人、服務消費機器人、工業機器人2024年度同比分別增長28.4%、12.4%、7%,發展勢能持續釋放。
文韜介紹,從當前的政策脈絡來看,下半年中國經濟將重點推進“強內”和“穩外”工作:“強內”是繼續落實前期出臺的系列政策組合,并在此基礎上加碼推出相關新政策,擴大內需強化動力,加強國內循環做大規模,壯大新動能優化結構,從而整體夯實經濟穩定向好運行基礎。“穩外”是繼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敞開談判大門的同時也保持戰略定力,平穩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順暢運行。
張立群認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與市場引導需求收縮正處相互角力的關鍵階段,必須堅持不懈持續加大擴內需各項政策力度,特別要顯著加強政府公共產品投資力度,擴大投資規模,有效有力帶動制造業企業訂單顯著增加,帶動制造業生產投資持續活躍。
“下半年,在沒有大的外部沖擊的情況下,隨著政策'組合拳'的進一步發力,制造業將保持穩中有增發展態勢,市場需求適度增長,企業供給平穩增長,市場價格穩定運行,新動能保持較好擴張,帶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向深向實。”文韜說。(記者 孟凡君)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