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我國有效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國民經濟頂住壓力、迎難而上,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生產需求穩定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繼續增加,新動能成長壯大,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會上表示,上半年夏糧穩產豐收,畜牧業平穩增長。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全國夏糧總產量14974萬噸,比上年減少15萬噸,下降0.1%。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4843萬噸,同比增長2.8%,其中,豬肉、牛肉、禽肉產量分別增長1.3%、4.5%、7.4%,羊肉產量下降4.6%;牛奶產量增長0.5%,禽蛋產量增長1.5%。生豬出欄36619萬頭,增長0.6%。市場銷售增速回升,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形勢較好。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217978億元,增長5.1%;餐飲收入27480億元,增長4.3%。全國網上零售額74295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61191億元,增長6.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居民消費價格基本平穩,核心CPI溫和回升。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1%。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下降0.3%,衣著價格上漲1.3%,居住價格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持平。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菜價格下降5.3%,糧食價格下降1.3%,鮮果價格上漲2.7%,豬肉價格上漲3.8%。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4%,比一季度擴大0.1個百分點。此外,上半年工業生產較快增長,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勢良好;服務業增長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擴大,制造業投資增長較快;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4.7%;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略有下降;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
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主要呈現4個特點:一是“穩”的態勢持續。觀察宏觀經濟的四大指標,增長穩中略升,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3%,其中一季度為5.4%,二季度為5.2%,上半年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個百分點。二是“進”的步伐堅定。保持經濟穩定運行的同時,各地堅定不移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三是“新”的動能累積。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力度,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四是“暢”的循環改善。今年以來,為應對外部挑戰,我國把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生產、暢通循環。從統計數據看,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在改善,上半年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是增長的主動力。
盛來運表示,上半年消費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一是服務消費加快,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商品零售額增長5.1%,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的占比在提升。二是假日消費拉動作用增強,春節、五一、端午等節日的消費有目共睹,外出人數創新高。三是部分升級類消費增速加快,人們在解決溫飽后,更注重發展和享受型消費。四是綠色消費漸成新風尚,節能家電、智能家電等消費增長仍然較快。五是“中國游”“中國購”持續升溫,尤其是免簽“朋友圈”擴大以后,來中國旅游的游客更多,也帶動了國內消費。六是新的消費模式和業態層出不窮,悅己消費、情緒消費以及一些新的個性化、多元化消費方興未艾。
上半年的影響因素、消費態勢在下半年將會持續。同時,消費政策還會繼續加力,下半年刺激消費補貼政策已經在陸續出臺,各地將繼續出臺相關措施促消費。盛來運表示,消費要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在這些方面,中央政策以及相關部門出臺的措施都在繼續推進,各地還要進一步落實好中央擴內需政策要求,按照消費提升行動方案部署,進一步“穩就業、促增收”,改善消費環境,增加優質消費供給,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盛來運表示,從下半年情況看,盡管外部環境還有不少的不確定性,內部結構調整的壓力較大,但綜合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是有支撐的。
首先,上半年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和成效,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和強大韌性,這種發展態勢會得以保持,為完成預期目標打下了扎實基礎。
其次,多年來高質量發展大勢和實踐,凝聚了共識,積累了新動能,推進了經濟再平衡,提高了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現在,國內外形勢倒逼經營主體加快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從現實的因素看,一些先行指標和積極因素都在改善,顯示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從生產來看,服務業經過多年轉型后,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提升。三次產業中,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9.1%,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60%。從近幾個月的先行指標看,服務業景氣指數持續保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意味著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經濟增長中占比較大的產業會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從需求來看,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主動力,下半年在消費政策的推動下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會繼續顯現。從出口來講,我國實行多元化對外開放,構建多元化貿易格局,對單一國家的貿易依存度下降。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增長2.9%,顯示出貿易的韌性。從新動能發展來看,新動能繼續成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基于這些因素,綜合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是有支撐的。
第三,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將為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今年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發揮了托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關部門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繼續為經濟穩定運行發揮關鍵支撐作用。同時,有關部門也表示,中國的政策“工具箱”豐富,也在加強政策儲備,將根據市場變化適時推出。
盛來運表示,基于以上支撐因素,中國經濟下半年會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下一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進一步做強國內大循環,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推動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記者 王寧)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