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金融市場韌性增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19





    上半年貨幣信貸政策執行及金融統計數據情況發布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金融市場韌性增強


      7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5年上半年貨幣信貸政策執行及金融統計數據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表示,從上半年的金融數據看,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信貸結構持續優化,金融市場韌性增強。


      貨幣政策適度寬松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全球增長動力減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5月出臺實施了一攬子金融支持舉措。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了10項貨幣政策措施:在數量上,綜合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大中長期流動性支持;在價格上,注重發揮利率工具的調控作用,下調政策利率,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和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整治規范利率違規行為,強化利率自律管理;在結構上,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增加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加力支持提振消費、科技創新等重點內需領域。


      “一攬子政策已在一個月內全部落地實施,對于提振市場信心、穩定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持續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鄒瀾表示,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密切關注評估前期已實施政策的傳導情況和實際效果,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更好地推動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社會預期、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


      信貸總量增長結構優化


      在信貸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方向,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上半年信貸呈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的特征。從總量來看,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上半年,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12.92萬億元。


      從行業投向來看,貸款行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增貸款主要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業等重點領域。6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8.7%,上半年增加9207億元;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4%,上半年增加2.18萬億元。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支持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貸款余額103.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月末,綠色、普惠、養老、數字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7.4%、11.2%、38%和9.5%,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服務企業和個人共計7839萬戶,比上年同期增加588萬戶。


      另外,2020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累計降準12次;累計下調政策利率9次,帶動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下降115個和130個基點。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還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設立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支持住宿餐飲、文旅體娛、教育養老等服務領域加大高質量供給,補齊短板,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形成“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對記者表示,未來貨幣政策將繼續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等方面發力。預計今年第三季度末前后,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會再次實施降息降準,以進一步促進消費、擴大投資。


      金融市場展現較強韌性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升值,但對一攬子貨幣匯率處于低位,引起市場關注。會上,鄒瀾表示,中國不尋求通過匯率貶值獲取國際競爭優勢,中國人民銀行的匯率政策立場是清晰和一貫的。


      美元指數、美債收益率波動加大,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溢出效應。美元指數由年初的109上方跌至目前的97附近,跌幅達到11%。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攀升到4.8%上方,創2023年12月以來的高點,最近有所回落,目前運行在4.4%左右。


      鄒瀾表示,相比較而言,我國金融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4月初有所波動,隨后很快企穩。特別是5月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浮動,穩定運行在7.2元下方。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開的數據,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32萬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對7.1586元人民幣。


      “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元的,比如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金融市場、地緣政治、風險事件等。”鄒瀾認為,當前,美元走勢仍然有不確定性,但中國國內基本面持續向好,人民幣匯率保持雙向浮動、基本穩定具有堅實的基礎。一是國內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二是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下半年重啟降息,三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四是外匯市場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鄒瀾強調,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記者 馬文博)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