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多領域“煥新”促增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28





    新興產業“立得住”,傳統產業“穩得住”!

    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多領域“煥新”促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在這份成績單中,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顯著。


      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對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攀升,傳統產業也在轉型中煥發出更強韌性。那么動能轉換在實踐中如何發力?如何讓新興產業“立得住”、傳統產業“穩得住”呢?跟隨記者去看一看。


      總臺央視記者 孫超:我現在是在杭州市蕭山區一處飛機維修拆解中心,我身后這架已經退役的客機正在經歷一場“綠色重生”,現場有技術人員正在對它進行拆解回收再利用,像這樣一架飛機上,能拆解下來并且重新投入使用的零部件就有3000多個。


      負責人告訴記者,飛機拆解不是簡單的“賣廢鐵”,而是一個融合精密技術、嚴苛標準和高附加值的產業。這架有著22年機齡的客機,目前已經拆解了60%,拆解下來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將經歷嚴格的評估、檢測、維修、翻新和適航認證,最終作為可靠的“周轉件”進入全球二手航材市場,并可能在其他飛機上延續生命,創造二次價值。畫面上這個剛剛拆解下來的飛行數據記錄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黑匣子”,經過檢測、翻修和認證后,還可以賣到5000美元左右。


      據了解,我國民航運輸規模居全球第二,目前在運行的民航運輸飛機數量在4390多架,未來10年,我國將迎來民航運輸飛機的退役高峰期。當前,我國飛機拆解再制造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在這個飛機維修拆解中心旁邊,正在建設飛機發動機再制造中心,這個項目建設完成后,將進一步完善航空產業鏈生態,實現從傳統航空運輸業務向航空高端智造與循環經濟服務商躍升。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在高技術產業投資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6.3%。


      在新動能在積聚的同時,舊動能也在持續更新。


      總臺央視記者 孫超:我現在是在山東日照一家鋼鐵企業的生產園區,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右手邊是一座580立方米的小高爐,已經停止生產并即將拆除,而就在它旁邊是兩座剛剛建成并投產的3000立方米的大高爐。由小高爐置換成大高爐,也是當前鋼鐵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一步。


      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鐵前事業部管控中心主任豐誠介紹,8座3000立方米的高爐完全建成后,他們的煉鐵產能在2000萬噸,生產質效大幅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減少了60%。而這不是簡單的以大換小,更是技術的迭代升級。目前這家鋼鐵企業搭配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大數據算法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最終體現在產品上。在企業的無頭帶鋼生產線上,190米長的設備串聯起了連鑄機與軋機,鋼水7分鐘就可以軋制成鋼卷。這條生產線能軋制最薄為0.6毫米厚的帶鋼,由于其高強度、輕量化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和集裝箱制造等領域。


      工業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離不開政策的支撐,其中“兩新”,即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通過精準的政策設計和資源配置,既激活傳統產業技改潛力,又培育新興產業增長極。截至目前,今年用于設備更新的2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中,1730億元資金已安排到16個領域約7500個項目。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 袁劍琴:“兩新”政策將從短期刺激工具升級為長期動能轉換引擎。傳統產業主要聚焦舊動能“更新”,要通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重塑生產流程,通過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淘汰高耗能設備,實現優質產能置換;新興產業聚焦新動能“育新”,推動形成“資源循環-低碳生產-高附加值”的新產業范式。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