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壓力 增動力 中國外貿:復雜環境下以多元求多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30





      總量增長,變量可控。今年上半年,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國外貿頂住了壓力,進出口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的成績單更是中國外貿韌性與實力的體現。其中,不斷擴大的“朋友圈”、日益拉緊與多元化市場的經貿合作紐帶為這份韌性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在500億元以上的伙伴數量達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


      “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的增量。”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盡管面臨外部不確定性,但多元穩定的市場、創新優質的產品、應變求新的外貿主體,讓中國外貿企業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深耕“一帶一路”


      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同比增長4.7%,占外貿整體比重達51.8%。其中,中國對共建國家出口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工程機械,促進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風力發電機組、儀器儀表等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時,中國與共建國家簽署農食產品準入文件32份,贊比亞的夏威夷果、哥倫比亞的鮮食香蕉等優質農食產品獲準輸華。


      7月22日,在愛科(常州)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發動機產線正在全速運轉,一批貨值約430萬元的拖拉機即將出口吉布提。


      “根據不同市場的排放標準,我們可以提供不同的機型,目前公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的拖拉機機型已超千種。”該公司高級生產經理章海濤介紹說,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對農業機械化需求的持續增長,企業的出海之路不斷拓寬,拖拉機和相關零配件已在阿根廷、阿聯酋等國家打開銷路。


      特別是成為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后,愛科農機享受到優先通關、減少查驗頻次等便利化措施,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今年上半年,該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量占其總出口量的60%,同比增長15%。


      事實上,中國與共建國家的貿易聯系更趨緊密,發展合作更加深入,互聯互通更加立體。不少外貿企業在深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的過程中推動“智改數轉”,實現了多個重點產品出口規模的增長。


      作為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南通瑤華纖維有限公司生產的精制棉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等多個領域。今年1-6月,該企業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貨值超3400萬元,同比增長高達82.43%。“近日,我們又有一批105噸棉短絨紙漿出口到泰國。”該公司負責人鮑愛明告訴記者,得益于口岸營商環境的優化,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風險,通過運用提前申報、抵港直裝等便利化措施,加快通關速度,在保障交付周期的同時降低了物流成本。


      花開新興市場


      近日,一列滿載創維產品的中歐班列鳴笛啟程,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駛向哈薩克斯坦。繁忙的貿易動脈見證著中國-中亞合作步入快車道和中國外貿企業加速開拓這片充滿潛力的新興市場的熱情。


      憑借AI技術,創維彩電眼下正成為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家庭客廳的“新寵”。這波消費熱潮背后,是中國品牌創新實力與口岸營商環境的“雙輪驅動”。


      “為確保產品經受住長途鐵路運輸的考驗,創維進行了專門的試驗驗證。同時,針對中亞多語言環境,公司還開發了支持當地語言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深度滿足區域消費者偏好。”創維集團關務負責人劉穎俊感慨道,提前申報、抵港直裝等模式讓貨物通關時間大幅壓縮,出口效率顯著提升,讓企業能夠第一時間響應中亞客戶的緊急訂單。據深圳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深圳對中亞出口家電產品貨值共4.7億元,同比增長75%。


      在暑氣蒸騰的渤海灣畔,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122輛皮卡車裝上滾裝船近日啟程前往阿爾及利亞。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汽車進出口樞紐港之一,天津港不斷織密全球滾裝航線。目前,天津港的外貿滾裝航線已覆蓋歐洲、中東、南美等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滾裝船運輸汽車優勢顯著,全程無需依賴起重設備,汽車可直接駛入船艙,極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同時,艙內設有專門的車輛停放區域及專業的固定裝置,可以有效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因顛簸晃動導致的車輛碰撞或損壞。”天津港保稅區天瑞物流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張冬旭介紹說,天津口岸打造的“滾裝海運+海鐵聯運”組合式運輸模式,助力國產汽車不斷擴大海外“朋友圈”。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非洲進出口1.18萬億元,同比增長14.4%;對中亞進出口3572億元,同比增長13.8%;對東盟出口機床、對中亞出口農業機械、對非洲出口紡織機械均有明顯增長。


      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最新一期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信心連續兩個月回升,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的同行無疑是這份信心的來源之一。(記者 劉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