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為經濟回升向好“護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8





    上半年我國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新增能源投資“向綠向新”聚集

    能源高質量發展為經濟回升向好“護航”


      “今年上半年,全國能源供應充足,供需總體寬松,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助力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在7月31日召開的國家能源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邢翼騰表示。


      上半年,全國新增投產發電裝機容量超2億千瓦、5月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突破六成、全國共計交易綠證同比增長1.18倍……一組數據勾勒出上半年我國能源產業地圖的亮眼“一隅”。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穩步提升,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能源消費總體保持增長,重要政策舉措密集出臺,今年上半年我國能源產業發展交出高質量“答卷”。


      負荷新高供應“穩”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企穩回升,能源消費總體保持增長態勢。4月、5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分別達到4.7%、4.4%,6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4%。其中,城鎮燃氣拉動天然氣需求小幅增長;同時受暖冬天氣、新能源出力明顯增加等因素影響,煤炭消費小幅下降;成品油消費延續負增長態勢,新能源汽車和液化天然氣(LNG)重卡對交通用油的替代效應持續顯現。


      上半年能源消費穩步提升的同時,我國用電負荷也屢創新高。7月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各地電力負荷快速上升,較6月下旬增長超2億千瓦。其中,7月4日、7日、16日、17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四次創下歷史新高,突破15億千瓦,最高達到15.08億千瓦,較去年最大負荷增加0.57億千瓦。


      盡管熱力值“拉滿”電力負荷,但各地電力供應仍總體平穩,電力供應安全得到保障。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副司長劉明陽表示,迎峰度夏期間,各類支撐調節性電源應開盡開,電煤、天然氣等一次燃料供應充足,全國電力供應平穩有序,經受住了今年入夏以來的首輪高溫大負荷考驗。


      與此同時,我國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保持良好勢頭,電力供應保障投資持續擴大。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在建和年內計劃開工的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21.6%,東、中、西部地區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速均超過20%。今年上半年,煤電、核電等領域投資保持較快增長,華東、華中、內蒙古西部一批迎峰度夏電力保供重點支撐性煤電項目建成投產。電網、抽水蓄能等領域投資保持穩步增長,160多項迎峰度夏電網重點工程按期投產,多條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送電,四川攀西電網優化改造工程全面建成投產,華北、華東、西北、東北電網等一批省間聯絡線工程加快推進前期工作。


      發電結構再向“綠”


      錨定“雙碳”目標,統籌能源安全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今年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同樣再上新臺階,發電結構的綠色底色更為凸顯。


      從新增裝機情況來看,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2.68億千瓦,同比增長99.3%,約占新增裝機的91.5%。其中,水電新增393萬千瓦,風電新增513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2.12億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71萬千瓦。繼3月底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后,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持續實現新突破,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21.59億千瓦,同比增長30.6%,約占我國總裝機的59.2%。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指出,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新增裝機的主體地位,接近全國總裝機的六成。與此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也再上新臺階,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接近全國總發電量的四成,超過同期第三產業用電量與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之和。風電、光伏新增發電量更是超過全社會用電量增量。


      不僅如此,今年上半年新增能源投資不斷“向綠向新”聚集,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投資增速尤其突出。其中,廣西、新疆陸上風電完成投資額較去年同期實現翻番;廣東、上海、福建海上風電投資集中釋放。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4.5%,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70%,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光伏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光熱發電完成投資額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此外,氫能重點項目投資額也實現翻番,吉林省多個在建綠氫項目加快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近70%,新型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也均超過30%。


      改革發力確保“準”


      正值“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隨著重要政策舉措密集出臺,我國能源產業發展活力動力也不斷得到激發,邁向“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全新征途。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政策“136號文”的問世帶動新能源發電全面進入市場,為新能源產業開啟新的發展進程;《關于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重點研究解決高比例新能源消納難題,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推進;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綠色能源消費促進機制加快建立,綠證市場高質量發展也得到有力推動。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計核發綠證13.71億個,其中可交易綠證9.58億個,同比增長1.49倍。全國共計交易綠證3.48億個,同比增長1.18倍,其中單獨交易綠證2.42億個、綠色電力交易對應綠證1.07億個。綠證價格更是穩步回升,2025年上半年綠證均價為每個5元,6月均價達到每個6.5元,較今年最低價增長4.4倍,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環境價值逐步回歸合理。


      此外,上半年國家能源局接連發布《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電力市場計量結算基本規則》,意味著涵蓋電力市場各品種各環節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1+6”基礎規則體系初步建設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關于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出臺,能源領域民營企業同樣煥發活力,民營經濟在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中逐步做大做優做強。邢翼騰指出,今年上半年,能源領域民營企業投資較快增長,能源領域民營企業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7.8%。民營企業在分布式光伏、陸上風電等領域投資加快釋放,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都在40%以上;在充換電基礎設施、集中式光伏等領域,民營企業投資也保持較快增長,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5%左右。(記者 李麗旻)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