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初,印度尼西亞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截至6月底,擴員后的其他金磚成員國和伙伴國總數達到20個。
根據海關發布的數據,上半年,中國對其他金磚成員國和伙伴國進出口6.11萬億元,同比增長3.9%,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28.1%。
“我們將貿易與投資相結合、與研發相結合,支持相關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再次“擴員”升級,已經成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陣”,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也帶動了貿易增長。
金磚大家庭各有比較優勢
數據顯示,金磚大家庭各自發揮比較優勢,在工業領域、農業領域和基礎建設領域的經貿合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化工、金屬、電子等產供鏈合作更為緊密。上半年,中國自其他金磚國家進口的印刷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附件增幅明顯,橡膠、塑料保持增長;中國出口的石化機械、金屬加工機床等設備也有較快增長。
“在農業領域,金磚國家橫跨了亞、歐、非、拉,農產品各具特色,可以滿足彼此的多樣化需求。”呂大良介紹說,上半年,中國自其他金磚國家進口的棕櫚油、菜籽油等食用植物油同比增長13.7%,蝦、蟹等食用水產品增長10.6%;中國向其他金磚國家出口的柑橘、葡萄等也有較快的增長。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向其他金磚國家出口聯合收割機、棉花采摘機等農業機械的出口增長明顯,同比增長34.7%。
與相關國家農業現代化加速發展形成呼應的是,基礎建設領域的經貿合作也在提速。中國對其他金磚國家出口壓路機、混凝土攪拌車同比增長分別達42.7%和37.9%。同時,中國持續推動“綠色金磚”建設,助力相關國家的能源轉型,與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國合作在沙漠地區建設太陽能發電廠。上半年,中國對其他金磚國家出口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增速超過七成,風力發電機組的零件增長11.8%。
這樣的積極趨勢在地方外貿中也顯露無疑。以廣州為例,上半年,廣州對其他金磚成員國和伙伴國進出口整體增長24.4%,占廣州進出口總值的25.2%,其中,對馬來西亞、泰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進出口均增長四成以上,展現出巨大的合作潛力和增長后勁。
記者從廣州海關獲悉,在廣州出口優勢商品中,約半數電動汽車和包裝機械、三分之一的水產品和電視機、四分之一的船舶和燈具銷往金磚國家。在進口方面,廣州超過一半的能源產品、三分之一的初級塑料、近四分之一的農產品來自金磚國家。與此同時,中國與金磚國家簽署了多份農食產品準入文件。上半年,越南燕窩、泰國養殖水產品、馬來西亞鮮食榴蓮等新增準入商品通過廣州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市場,豐富國內消費者的購物選擇。
金磚國家海關示范中心建成
6月30日,金磚國家“智慧海關”示范中心網正式上線。“示范中心一方面向其他金磚國家海關分享中國'智慧海關'建設經驗,另一方面也便利企業了解金磚國家的貿易政策。”呂大良說。
據介紹,金磚國家“智慧海關”示范中心網以中、英、俄、阿拉伯文四種語言版本呈現,設置金磚貿易、合作會議、信息動態、企業服務四大板塊。內容涵蓋金磚國家進出口貿易數據、金磚國家海關新聞動態、智慧海關建設案例以及企業服務信息等,為金磚國家海關各層級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在線溝通平臺。
同時,金磚國家海關示范中心建立了覆蓋海關業務、海關科技應用、中華傳統文化等多領域的雙語課程體系,建成超100人的師資團隊,將通過“理論+實訓”“業務+文化”兩種范式,積極拓展與金磚國家海關的能力建設與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回應金磚各國海關的培訓需求,共同提升金磚國家海關現代化水平。
展示中國智慧海關建設與合作的實踐經驗和示范案例也是金磚國家海關示范中心的“重頭戲”。目前,海關總署已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首批15個“智慧海關”建設與合作示范案例,將通過“線上+實地”的展示方式,多形式、多領域、多維度呈現智慧海關建設的務實成效。
呂大良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金磚國家海關能力建設與交流合作,打造“智慧海關”建設與合作示范點,落實好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成果,為金磚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提供有力支持。(記者 劉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