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1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經濟回暖


    去產能對下游價格影響減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5-18





      在去產能政策的推進中,價格的波動對行業的影響正在減弱,而下游需求的變化則成為主導。
     
      近日,滬深兩市共2031家制造業企業一季報發布完畢,上市公司盈利情況印證了一季度宏觀經濟回暖向好。這表現在今年一季度虧損企業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1家,盈利企業數量也有所增加。
     
      據東方財富網數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對一季度制造業企業盈利狀況進行了分析。分行業來看,一季度發展勢頭強勁、盈利能力增強的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專用設備、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行業。
     
      此外,“去產能”深入推進,煤鋼企業今年一季度盈利狀況較去年同期有很大改善。但其產業鏈下游行業卻出現較大分化:汽車行業、設備制造、化學品制造等企業盈利狀況明顯轉好,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紡織業表現差強人意。
     
      化工行業成一季度利潤“黑馬”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全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7.4%,比去年同期擴大0.9個百分點。
     
      微觀層面來看,一季度上市企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
     
      在滬深兩市2031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中,今年一季度虧損企業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01家,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實現增長的企業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4家。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一季度,汽車制造、專用設備、通用設備、醫藥制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儀器儀表制造等幾大行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從上市企業盈利狀況來看,利潤快速增長的企業也基本集中在上述行業。
     
      在上述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增長率排名前100名的企業中,有25家企業屬于化工行業,是一季度利潤增長最快的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行業的企業數量居后,共有12家;此后依次集中在專用設備制造、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通用設備制造、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這五個行業。
     
      這表明,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制造業,在今年一季度均發展勢頭良好。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是“去產能”的重點領域,今年一季度實現了盈利情況的整體改善。而以各類裝備制造為代表的新型制造業也表現出良好勢頭,成為制造業的新增長點。
     
      值得關注的是,化工行業以“黑馬”之勢殺出。盡管從今年一季度行業整體增加值增速來看,5%的增幅并不算高,但從上市企業層面來看,虧損企業減少23家,28家企業扭虧為盈,同時,虧損企業虧損數額縮小,盈利企業盈利面進一步擴大。
     
      在化工行業中,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增速前三名的分別為山東海化(000822.SZ)、天夏智慧(000662.SZ)、衛星石化(002648.SZ),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增幅分別達到14049.74%、13661.37%、10223%,均以百倍速度增長。三家公司在其業績報告中,均提及下游需求較好,產品銷量穩定是重要因素。
     
      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達到21.95億元的萬華化學(600309.SH),在化工行業排名第一,利潤率達到394.78%,幾乎是去年同期的5倍。該公司業績公告稱,主要受到產品價格影響較大。一方面,報告期內MDI市場整體貨源偏緊,價格處于高位運行,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度上漲;另一方面,公司石化產品價格與2016年第四季度相比有漲有跌,幅度不大,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大幅上漲。
     
      綜上所述,化工行業盈利改善,除了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化學品漲價的因素外,下游需求回暖也成為重要因素。
     
      去產能帶來的價格影響因素減弱
     
      受“去產能”影響最大的鋼鐵、煤炭行業,今年一季度企業經營形勢大好。32家鋼鐵上市公司中,僅有4家出現虧損,去年同期有18家虧損;27家煤炭企業僅有2家虧損,去年同期有12家虧損。鋼煤企業利潤率的最高增速分別達到4830.37%和7962.83%。
     
      此前,多家鋼鐵公司負責人曾反映,一季度公司盈利猛增主要得益于國家利好政策引導,使得產能在一季度提前釋放,與此同時,一季度鋼材價格也處于歷史高位。
     
      鋼鐵上市公司中利潤增長最快的南鋼股份(600282.SH)發布公告稱,2017年以來,鋼材價格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公司持續優化“高效率生產、低成本制造”特鋼體系,盈利同比大幅增加。利潤增長最快的煤炭上市公司平煤股份(601666.SH)則稱,受煤炭需求增加,商品煤售價上升影響,公司實現了較高盈利。
     
      而煤炭行業去產能的推進也直接影響了其下游化工行業的價格升高,使得化工行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業都這么“幸運”。
     
      比如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紡織行業同樣受到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但需求端不振導致了業績欠佳。虧損額達到近700萬的海螺型材(000619.SZ)發布公告稱,2017年第一季度公司產品主要原材料PVC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且產品銷售價格受市場競爭影響未能同步上漲,銷量亦有所下滑,導致公司出現虧損。虧損額接近2600萬的嘉麟杰(002486.SZ)稱,報告期屬于紡織行業生產銷售淡季,營業收入年度占比較低,產品單位加工成本相對較高,造成毛利率降低。
     
      而與鋼鐵相關的下游行業,如汽車制造、各類設備制造業等,由于一季度消費需求旺盛,盈利改善較為明顯。
     
      在104家汽車制造企業中,今年一季度共有81家凈利潤實現增長。以凈利潤額最高的上汽集團(600104.SH)為例,2017年1-3月,上汽集團實現整車銷售165.58萬輛,同比增長3%。
     
      “去產能”推升了相關行業產品價格,但行業盈利是否好轉,最終還要看需求是否增長。鋼鐵、煤炭行業也是如此。
     
      數據顯示,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23.5%,漲幅擴大3.9個百分點。對鋼鐵需求較大的房地產行業,一季度投資也處于高位,共完成投資1929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1%,漲幅提高2.9個百分點。這兩個需求端的強勁支撐了鋼鐵企業一季度盈利好轉。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作為經濟的“壓艙石”,制造業影響著宏觀經濟走向。在去產能政策的推進中,價格的波動對行業的影響正在減弱,而下游需求的變化則成為主導。需求端趨向平穩,企業對市場的判斷和經營的信心才能走強。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從3000余家上市公司最新財報透視中國經濟

      從3000余家上市公司最新財報透視中國經濟

      2016年以來,宏觀經濟運行良好。而在中觀和微觀層面,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細胞”,300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財報折射出中國經濟的新氣象、新動能和新機遇。
      2017-05-22
    • 3000家上市公司財報凸顯產業失衡之困

      截至4月底,滬深兩市3222家上市公司披露2016年年報和2017年一季報,多數上市公司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反映出實體經濟不斷趨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日益深入實施等經濟新氣象,中國經濟提質轉型正迎來廣闊空間。
      2017-06-07
    • 國企改革進入落地窗口期 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密集

      國企改革進入落地窗口期 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密集

      7月4日,停牌中的中國神華、國電電力雙雙公告,透露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對方為能源行業大型國企,標的涉及能源行業資產,申請繼續停牌一個月。以此為縮影,近期,一大批央企及地方國企密集發布改革新動向。
      2017-07-04
    • 深市上市公司三季報落下帷幕 折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

      深市上市公司三季報落下帷幕 折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

      備受關注的上市公司三季報落下帷幕,兩市3419家企業悉數發布了業績報告,營收和凈利實現雙增長,顯示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一年來的成果。
      2017-11-0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