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內生動力加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16





      ——專家解讀經合組織《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獲積極評價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交了首份《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并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審議通過。《報告》認為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成效顯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生產率增長及高水平就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人均收入增速保持高位、分配差距進一步縮小,并通過“三證合一”、“一站式”監督等放管服改革措施減少了行業準入壁壘,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昕認為,總體而言,評估結果較客觀地反映了各國近年來在各領域的發展變化,對我國結構性改革的進展及取得的階段性成績給予的積極評價符合我國發展情況。
     
      “近年來,全球結構性改革越來越受重視,對結構性改革的評估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評估,這個報告較好反映了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世界經濟室副主任陳建奇說,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表現相當搶眼,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在穩步提升。
     
      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中國結構性改革的積極進展,不僅為各國改革提供了前沿的實踐經驗,也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與國際產能合作,引領和拉動了區域經濟的結構性改革,為全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反映經濟結構變化的指標逐年改善
     
      在去年的G20杭州峰會上,中國為促進G20匹茲堡峰會提出的實現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發展目標,開出了結構性改革這一藥方,并圍繞促進貿易和投資開放、推進勞動力市場改革等9個結構性改革的優先領域提出了評估指標。
     
      李昕認為,從OECD對9個領域定量評估結果的縱向比較看,我國結構性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增強了微觀主體活力,研發支出與勞動生產率水平的持續增長,提高了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絕大部分反映經濟結構變化的指標呈現逐年改善趨勢。
     
      一方面,雖然我國經濟增速回落至7%以下,但連續4年年均13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規模,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正不斷提高。這在全球經濟持續多年脆弱復蘇、貿易保護主義與逆全球化趨勢不斷抬頭的背景下,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這也是我國堅定實施各項結構性改革措施的結果。另一方面,一國長期可持續發展取決于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決定的潛在供給水平。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是生產重要的要素投入。勞動生產率水平也作為全要素生產率水平重要的組成部分影響著我國長期經濟增長。《報告》顯示,2016年,以不變價購買力平價水平衡量的我國勞動生產率水平比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增長約1倍,從另一側面反映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日益強化。
     
      程實認為,目前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果,是合理的政策搭配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擴大了總需求,增加企業盈利以應對債務和冗員問題,進而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切實落地;有效的預期管理,適時消解了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外部看空壓力,堅定了中國結構性改革的正面預期。
     
      經濟增長穩中向好態勢有可持續性
     
      事實上,不僅是OECD評估報告對近年來我國結構改革的成績單給予積極肯定,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對我國2017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由前值的6.6%上調至6.7%,表明國際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很有信心。
     
      今年以來的經濟運行中,在供求關系、質量效益、市場預期和微觀主體的活力方面繼續呈現了很多積極變化,使當前我國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增強了可持續性。
     
      陳建奇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與經濟增速換擋相伴隨的是結構性調整和動力轉換,這將使中國經濟發展更加健康、更可持續。從近幾年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已穩定在6.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水平,這樣的經濟增速有利于擴大就業和經濟結構調整,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
     
      程實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兩方面的亮點值得長期關注。一是“L”型下行蘊含結構性機遇,消費升級、共享經濟、“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新增長點具有廣闊前景;二是人民幣匯率運行將長期企穩,并且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人民幣國際化有望擇機加速推進。
     
      “考慮到我國經濟體量不斷上升,在基數較大的情況下,經濟增長能實現目前的中高速水平實屬不易,這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化取向的成果。”李昕認為,相信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進,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將會越來越多,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是能夠持續的。(記者王觀)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