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工業企業杠桿率下降 國企杠桿率環比仍上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6-30





      “降杠桿”是供給側改革的任務之一,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無疑是觀察微觀杠桿情況的重要指標。
     
      6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下降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工業企業利潤修復,現在利潤增速還比較快,利潤轉成權益的過程中,資產負債率會下降;二是近期利率上升,企業沒有很強的主動負債意愿,也會導致負債率下降。”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稱。
     
      不過據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在工業企業杠桿率整體下降的同時,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杠桿率環比延續走高,且杠桿率高于私營工業企業近10個百分點。
     
      “國有企業杠桿率畸高的問題依然嚴峻。”莫尼塔宏觀研究鐘正生、張璐撰文稱。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5月國企資產負債率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而同期國企利潤增速卻持續下滑。事實上,近些年國企由于預算軟約束,杠桿率一直居高不下。
     
      需要說明,微觀杠桿率整體平穩的背后,企業宏觀杠桿率(債務/GDP)較為突出。據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等人測算,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高達141%。
     
      工行原行長楊凱生認為,若企業整體杠桿率下不來,一些該退出市場的企業就不會退出市場,去產能的要求就難以落實,結構調整的目標就無法如期實現。企業杠桿率高了,其還本付息清償債務的能力必然就會降低,就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不斷增加,就會累及金融系統的安全和穩定,系統性金融風險就難以真正避免。
     
      工業企業杠桿率環比下降
     
      6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5月份工業企業杠桿率環比、同比均有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
     
      分行業而言,市場關注的煤礦、鋼鐵等過剩產能行業杠桿率近期持續下降。如鋼鐵行業資產負債率從年初的67%降至4月份的66.7%,煤炭行業資產負債率從2016年10月份的70.13%降至4月份的68.75%。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稱,今年年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導思想是“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但其實企業杠桿率從2012年開始就一直持續下降,總體而言,不用施加外力企業杠桿率會隨著資本收益率下行自動下降。
     
      “所以從4月份開始,去杠桿焦點向金融轉變,因為控制企業杠桿率實現不了對總體杠桿率的控制,所以對金融杠桿中的風險更加重視。未來一是關注金融企業杠桿率,二是關注過剩行業產能去化及盈利修復之后出現的重新加杠桿情形。”前述不愿具名分析師稱。
     
      不過莫尼塔宏觀研究鐘正生等人認為,不宜把近期所有的監管舉措都說成是去金融領域的杠桿,去杠桿最重要的是企業去杠桿。
     
      需要說明,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杠桿較高主要因為國企杠桿率較高。目前來看,在工業企業杠桿率整體下行背景下,國企杠桿率出現環比上升的情況。
     
      數據顯示,私營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1.9%,同比、環比分別下降0.4、0.2個百分點。而同期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61.3%,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但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為4月以來連續第二個月上升。
     
      李超稱,國有企業杠桿率環比上升因為國企是“預算軟約束主體”。在利潤相對修復的過程中,可能會進行擴張,從而導致資產負債率上升。
     
      他進一步表示,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對利率的敏感度不一樣,預算硬約束主體,如民營企業特別在乎成本。但對國有企業來講,可能優先選擇做大規模、服務國家戰略,不會特別在乎利率上升。
     
      據了解,國有企業杠桿率上升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具有政府的隱性背書,商業銀行在放貸時偏好國有企業;同時國有企業對利率不敏感,不惜以高息借入資金,即“預算軟約束”。
     
      宏觀、微觀杠桿為何背離?
     
      業內人士認為,從工業企業的杠桿率來看,我國微觀杠桿率不算特別高。數據顯示,2006年至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不算高且保持穩定,基本在55%到60%之間。
     
      “未來工業企業微觀杠桿率會進一步下降。”李超稱,“一是因為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正;二是利率抬升會抑制企業融資需求,因為一般資產端獲得的收益要能覆蓋成本,如果成本特別高了,企業可能就不想加杠桿了。”
     
      不過從宏觀視角看,我國企業部門的杠桿率問題則顯得較為突出。據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等人測算,2016年我國實體經濟的負債總額為176.8萬億,占GDP的比重為237.6%,在國際上處于中游水平。
     
      具體到各部門來看,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顯著偏高,目前我國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高達141%,在所選取的13個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一。“因此,未來我國去杠桿的重點是要解決非金融企業杠桿率過高的問題。”姜超認為。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宏觀與微觀杠桿率背離的原因有二。其一與資產回報率有關;其二跟資產價格漲幅過快有關。在微觀杠桿率不變的情況下,只要資產價格的漲幅明顯高于GDP平減指數的漲幅,就會導致宏觀杠桿率的大幅上升。
     
      去杠桿應指向非金融企業部門已基本形成共識,不過路徑有爭議。“如果沒有解決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問題,地方政府的財稅軟約束不能抑制其拼命擴大債務的動力,那么任何階段的債務下降、任何方式的去杠桿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稱。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一行三會釋放“溫和去杠桿”政策信號

      臨近年中,由于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考核和監管壓力,資金面一直有緊張預期,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下,央行需要適時補充流動性,維穩資金面,但同時又要避免過松給市場寬松預期,所以現在放水采取的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策略。
      2017-06-08
    • 金融去杠桿提速 5月末M2增速降至新低

      據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的數據,5月末M2同比增長9 6%,首次跌破10%,也創下歷史新低。另一方面,監管趨嚴推動表外融資重回表內,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1 11萬億元,高于市場普遍預期。
      2017-06-15
    • 去杠桿將成為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

      去杠桿將成為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

      繼去年提前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后,今年到6月底,我國鋼鐵去產能已完成全年目標,煤炭也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業內指出,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正在進入轉型下半程,提質增效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基調。
      2017-07-20
    • 實體經濟杠桿率有所上升 金融去杠桿初見成效

      實體經濟杠桿率有所上升 金融去杠桿初見成效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21日發布《中國去杠桿進程報告(2017年一季度)》。報告顯示,總體判斷,實體經濟杠桿率有所上升,金融去杠桿初見成效。
      2017-07-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