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成為各地目前加緊落實的一個重點。記者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相關部門了解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陸續發布,針對目前存在的制度體系建設不完善、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人才隊伍缺乏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對示范區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
生態文明建設加速推進(圖片來源:互聯網)
發改委、科技部等11個部門日前發布了推進生態示范區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對示范區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并及時總結示范區建設工作的成效與經驗。有關部門在制定生態保護與建設相關政策、編制相關規劃、安排現有渠道資金時,將對示范區給予傾斜支持。
與此同時,山西、貴州、浙江、江西、河南、湖南、重慶等地也紛紛出臺政策和措施,結合當地的資源和條件,有重點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慶發布綠色金融規劃,加大金融對綠色產業發展的支持,計劃到2020年建成長江上游生態示范區。山西省則注重加強綠色發展的制度體系建設,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推進生態修復、綠色消費、防止污染等方面工作。
根據中國工程院組織的一項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顯示,中國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排名雖然靠后,但在建設進步的速度上遙遙領先于其他經濟體,生態文明建設進步率位居G20成員首位。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嚴耕表示,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目前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比排名還比較靠后,尤其是在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方面還存在差距。未來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繼續加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提升整體生態系統活力。
對此,發改委表示,將通過加強生態示范區建設,總結經驗,加強制度建設,推廣復制成功的經驗模式。目前,發改委已經對143個生態示范區建設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大多數示范區主要示范任務完成情況良好,部分示范區已探索總結出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模式。未來將進一步開拓創新,統籌兼顧生態、生產和生活,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實施、制度建設、科技支撐等方面的經驗,運用多種手段做好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
專家表示,在我國經濟體量日益增大的今天更應重視生態文明的發展,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鞏固生態系統活力,包括繼續采取多種舉措遏制環境質量惡化,最大強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持續推進水、能源等常規資源的利用率等。在借鑒其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方式。
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大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增強生態文明制度自覺。一方面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因片面追求GDP增長而導致生態環境惡性污染事件進行迅速、及時的問責,并強化生態補償和處罰力度,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另一方面要深化環保管理體制改革,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增強執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發改委介紹,未來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將加強資金統籌,進一步加大對示范區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加強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記者 李志勇)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