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個地方版規范文件發布 PPP迎最來嚴規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16





      日前,江蘇省發布我國首個地方版強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監管的規范文件,從地方層面再度強調嚴禁借PPP模式變相舉債融資,堅決防止PPP模式異化為地方政府新的融資平臺。
     
      在地方落實PPP從嚴監管的同時,頂層設計和中央部門層面也將“規范”作為推進PPP工作的重中之重。《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財政部醞釀啟動對PPP項目庫中的項目“過篩子”,剔除不合規項目。同時,PPP立法進程也在加速推進,有關部門就“PPP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收集到的意見已經進行了初步梳理。
     
      出爐  首個地方版PPP規范文件發布
     
      近日,江蘇省財政廳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規范PPP項目。《意見》指出,嚴禁借PPP模式變相舉債融資,堅決防止PPP模式異化為地方政府新的融資平臺。
     
      在這份實施意見中,江蘇財政廳要求嚴格規范PPP項目庫管理,健全完善PPP項目方案審核機制,規范建立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臺賬,全面公開PPP項目信息,加大PPP項目監督檢查力度,健全完善PPP工作體制機制。
     
      依據《意見》,江蘇對地方政府參與PPP項目提出“四個不得”,即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損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方承諾最低收益,不得對PPP項目提供擔保或者出具任何還款承諾。此外,《意見》還就規范建立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臺賬做出部署,明確要強化財政承受能力論證10%“紅線”的硬性約束。
     
      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江蘇省進入準備、采購、執行階段的PPP項目210個,總投資4738億元,落地率為43.3%。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我國地方政府出臺的首個強化PPP監管的規范性文件。業內預計,繼江蘇省之后,或有更多地方版規范文件出爐。
     
      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江蘇此次發布的文件與財政部的要求是一致的,要規范PPP項目,防控風險。江蘇的PPP體量不大、大體規范,發文規范較容易。有些省份PPP項目多,不規范的項目可能也多,規范的壓力會比較大。
     
      據悉,不少地方也已開始積極探索PPP規范發展的制度建設。例如,安徽省從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層面,明確了適用于PPP模式的項目類型、伙伴選擇、合同管理、績效評價和退出機制等,進一步厘清了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邊界,明確了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有效防范PPP模式推廣過程中的政府爽約和企業失信等。
     
      推進  PPP立法進程提速
     
      頂層設計方面,PPP立法一直備受關注。業內指出,當前PPP相關法律層級不高、法律沖突較多、政策銜接不暢等問題已經掣肘了PPP工作的順利開展。“近年來,各方針對PPP出了很多政策,但依然沒有一部能夠解決基本保障問題的法律。立法解決的是大的原則性問題,根本意義在于從法律上明確地位,提供保障和依據。”金永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今年7月,國務院法制辦公開了由國務院法制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起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這標志著,備受業界關注的PPP立法獲得實質性進展。
     
      財政部條法司副司長周勁松日前在第三屆中國PPP融資論壇期間表示,目前來看,社會各界對征求意見稿的主要意見在于:一是名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更為簡潔。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屬于同一范疇的概念,基礎設施是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兩者不宜并列。二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定義。條例征求意見稿的定義中,可以采取哪些競爭性方式選擇社會資本方,是否僅由社會資本方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三是社會資本方的范圍。大部分社會資本方難以同時具有投資建設運營能力,應當允許其他組織形式的社會資本方(如非營利組織)參與,明確聯合體作為社會資本方的情形,不得作為社會資本方的限制性規定等。四是PPP模式的評估論證機制。征求意見稿規定,擬定合作項目實施方案,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對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合理性組織開展評估,但沒有寫明“物有所值評價”程序,給實踐造成了一定的誤解和困惑。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PPP研究中心主任孟春看來,PPP立法是將實踐中被廣泛接受的理念性、原則性內容上升為法律,以更好地服務實踐。應貫徹依法治國、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盡快修改和完善好PPP條例,以保障社會資本的利益訴求,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地參與PPP,促進我國PPP規范發展。
    PPP
    (圖片來源:互聯網)
      從嚴  PPP迎“最嚴規范”
     
      無論是地方版規范文件的出爐,還是頂層設計的加速推進,都釋放出PPP監管規范從嚴的信號。有業內人士稱,PPP正迎來“最嚴規范”。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已進入開發階段的項目達6778個,總投資約10.1萬億元,其中已落地項目2388個,投資額約4.1萬億元。我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PPP市場。
     
      不過,財政部副部長、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史耀斌坦言,在PPP改革取得預期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PPP改革實踐中,一些地方對新發展理念貫徹還不到位,特別是把PPP模式簡單化作政府的一種投融資手段,產生了風險分配不合理、明股實債、政府變相兜底,重建設輕運營、績效考核不完善,社會資本融資杠桿倍數過高等泛化異化問題,積累了一些隱性的風險。對此,我們應高度警惕并要切實加以解決。
     
      中央層面,PPP規范文件近期密集出臺。今年5月,財政部聯合發改委、司法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等方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10月,國資委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財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要求建筑類央企累計對PPP項目投資不超過集團凈資產的40%,其他央企比例不超過20%。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財政部將強化10%的財政支出紅線,重點警惕明股實債等風險。與此同時,還將啟動全國PPP入庫項目的一輪大篩查,堅決清理篩查不規范項目。對不具備條件,沒有規范開展“兩個論證”(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項目,特別是不具備公共產品屬性、資本金不到位或資本金穿透后不是自有資金、沒有建立長期按效付費機制,以及過度依賴政府付費的項目,將予以剔除。(記者 孫韶華  實習生 張雅舒)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PPP資產證券化支持政策將出 未來市場潛力或超萬億

      記者多方采訪獲悉,央行和財政部目前在研究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支持政策,預計很快會推出。這些政策包括PPP資產證券化需滿足的條件以及配套的監管機制等內容。這意味著,銀行間市場也將正式迎來PPP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落地
      2017-03-23
    • PPP立法今年或有重大突破 項目落地速度明顯加快

      PPP立法今年或有重大突破 項目落地速度明顯加快

      近期,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國家發改委會同13部門建立“一帶一路”PPP工作機制,與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強合作。可以說,PPP模式除了在國內得到大力發展,借助“一帶一路”東風,也成為世界關注...
      2017-05-25
    • 各地PPP項目加速落地 農業等領域開放力度加大

      各地PPP項目加速落地 農業等領域開放力度加大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各種支持性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各地PPP項目也加速落地,其中,農業、旅游、醫療類PPP項目增長迅速。專家表示,這些準公共產品未來將會更多地向社會資本開放。
      2017-06-05
    • PPP資產證券化將迎快速擴容 市場潛力或超萬億

      PPP資產證券化將迎快速擴容 市場潛力或超萬億

      根據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三部委最新發布的財金〔2017〕55號文,符合標準的PPP項目在建設期也可探索進行資產證券化,且明確提出推動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發展,鼓勵各類市場資金投資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
      2017-06-2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