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新辦11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國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圖片來源:互聯網)
劉愛華指出,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使國內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提升,目前從供給、需求、發展動力等方面來看,支持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基礎都非常堅實,中國有信心、有條件繼續保持國民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指標回落 處月度合理波動區間
數據顯示,10月份多項經濟指標出現回落。如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增速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0%,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41億元,同比增長10.0%,增速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對此,劉愛華分析稱,與上年同期數據或者在季度之間進行對比,當前指標的小幅月度波動都是在合理范圍內,從總體上、多維度觀察,國民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生產需求總體保持比較穩定。數據顯示,大部分的生產需求指標月度之間波動比較小,增長水平都好于上年同期。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去年同月加快0.1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當月同比增長8.0%,比上年同月加快0.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與上年同月持平;出口同比增長6.1%,而上年同月出口下降了3.8%。
第二,就業持續向好。從國家統計局監測的10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來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及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雙雙降到5%以下。1~10月份,據人社部統計,全國城鎮有1191萬人新增就業,超額完成了年初預定的1100萬人就業的目標。今年以來,就業形勢成為經濟運行中的最大亮點。
第三,物價總體穩定。物價是代表市場供求的綜合性指標。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1.9%,是經濟增速保持較快背景下的理想水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6.9%,漲幅與上月持平。這表明目前市場供求關系在持續改善。
第四,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2.8%,比去年同期加快14.4個百分點;服務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1.4%。
穩中向好 積極因素逐漸累積
對于未來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劉愛華指出,目前支持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因素在累積增多,主要表現在供給、需求和預期三方面。
從供給方面來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先進產能加快發展,低端落后產能陸續退出,優質的供給在加快增長,供給體系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不斷提高。
在供給體系質量持續提高的基礎上,需求潛力逐漸釋放。消費總體上有條件延續目前總量擴張、結構改善、質量提升的加快發展態勢;投資加快增長的條件在慢慢增多;國際經濟復蘇、外需回暖以及中國出口企業競爭力的逐步提高,對中國擴大出口總體有利。
同時,市場預期也持續向好。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6%,連續15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處于擴張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3%,連續很長時間處于較高景氣區間。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