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近日,上海自貿港的初步方案細節出爐,在貿易、資金及人才的自由流動等方面提出新舉措,同時浙江、廣東等多地也已躍躍欲試,著手探索建設自貿港。
(圖片來源:互聯網)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自貿港是在自貿試驗區建設基礎上的創新與突破,將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不過,由于需要達到對外開放的諸多高標準、高要求,自貿港建設更看重的是對標和競爭,而不是短期內的可復制推廣性。
上海方案有何亮點?
據媒體報道,上海自貿港方案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的開放要求,圍繞貨物、資金和人員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動展開,以發展離岸貿易、離岸金融為方向,大幅度降低自貿港內企業進出口貿易的運營成本。
具體而言,在自貿港內備案注冊的企業,其進出口貨物在自貿港之內不必接受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的檢查,僅對重點貨物實行抽檢制度;自貿港內將爭取實現“增量”外匯的自由流動,并將大幅降低港區內注冊企業的所得稅稅率;對于自貿港內企業聘用的外籍人才,將以發放中國綠卡為目標,在落戶上海方面也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優惠措施。目前,該方案正在尋求各有關部門指導完善。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其他自貿試驗區相比,允許發展離岸貿易是自貿港的主要優勢。這將有力推動離岸金融、高端服務業等領域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物流、倉儲等相關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自貿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波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上海自貿港在人才流動政策上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較大,關于外匯管理方面的內容則需進一步確認。
多地開花尚需時日
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透露,商務部正在會同相關省市和部門,在高標準高水平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基礎上,圍繞建立自貿港區積極開展工作,在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擴大開放試點試驗、探索建設自貿港的基礎上,對于成熟的、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可適時在全國推開,以試點經驗帶動全國的開放。
目前,除了上海在積極籌備自貿港建設外,多地也已相繼提出了自貿港建設規劃。例如,浙江自貿試驗區制定了初步建成自貿港區先行區的發展目標,陜西省政府此前也表示西安國際港務區將打造中國內陸自貿港。天津港、廣州港、深圳前海港及福州平潭港等均被認為具備建設自貿港的良好潛力。
這是否意味著自貿港有望短期內在多地落地開花?在白明看來,除了對港口吞吐量、基礎設施水平、地理區位等硬件條件要求較高,自貿港在管理體制、管理效率及提供國際化服務等方面也面臨較高標準。目前中國的自貿港建設與新加坡等起步較早的自貿港區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與現有自貿試驗區相比,自貿港需要具備更高標準的開放水平。
陳波亦指出,自貿港更看重的是對標和競爭,而不是短期內在各地的可復制推廣性,因此各地的自貿港建設仍需立足自身實際條件逐步推進。(王小貝)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