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鋼鐵行業迎整合潮 兼并重組將加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10





      9日,山西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成立,這是繼2017年寶武鋼鐵設立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以來的第三支相關基金,也是民營鋼企參與發起的該類別第一支基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鋼鐵行業效益好轉,去產能進程進入尾期,未來鋼鐵行業改革重心將轉向去杠桿和兼并重組,以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
    gangtie
    (圖片來源:互聯網)
      鋼鐵產業集中度亟待提高
     
      “集中度過低是目前鋼鐵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全聯冶金商會會長、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祥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依然較低。以2015年為例,日本前四大鋼鐵企業產能集中度高達83.3%,美國前四大鋼鐵企業產能集中度占比為70%,歐盟前八大鋼企產能集中度為64.9%,而中國前十大鋼企產能占比僅為34.2%。
     
      鋼鐵企業間重組合并在推進,但我國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并未有明顯抬升。在2015年,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反而進一步下滑,據中鋼協統計,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排名前四家的企業合計產量占全國比重為18.5%,較2014年下降0.1個百分點;排名前十家企業合計產量占全國比重為34.2%,較2014年下降0.8個百分點。
     
      張志祥表示,目前國內很多鋼鐵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協調難度較大,限產保價能力嚴重缺乏,在出現總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容易打價格戰,陷入惡性競爭。同時,因企業規模小力量不足,也會導致創新發展和節能環保投入不夠,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并造成環境能源的超負荷。
     
      “通過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很多問題便可以協商解決。市場行為可以更加理性,市場分工也會更加明確,面對上下游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就會有更大的議價空間,更有主動性。”張志祥說。
     
      鋼鐵并購類基金加速建立
     
      事實上,在我國加大推動鋼企兼并重組力度的趨向下,2017年以來鋼鐵并購類基金開始發力。
     
      9日,山西省國投、陜鼓集團、中冶京誠與建龍集團四方共同發起成立山西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旨在以股權合作為紐帶,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推動鋼鐵及其上下游產業的存量盤活和專業化重組,通過技術及管理創新,提供運營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據悉,結構調整基金預計總規模500億元,首期50億元。
     
      張志祥表示,山西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的設立,是繼寶武發起設立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河北鋼鐵集團發起設立長城河鋼產業發展基金后,全國第三家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也是第一家由民營和國有企業聯合發起設立的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
     
      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俊飚表示,結構調整基金將結合鋼鐵及關聯產業的國有資本布局,參與地方國企混改,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參與山西省等地區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資源型經濟轉型,盤活上市公司殼資源。
     
      2017年4月7日,寶武集團牽頭成立我國首支專注于鋼鐵領域的投資基金——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計劃募資400億元至800億元。
     
      華寶投資董事長周竹平表示,鋼鐵產業基金將在產業鏈上下游收購債權或股權,并以獲得企業控制權為重點,同時進行行業整合與混合所有制投資。通過完善公司治理、優化資產結構以及強化團隊激勵等方式,實現鋼鐵核心業務增值,最終通過上市、出售等方式退出以實現收益。
     
      2017年7月28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河鋼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長城河鋼產業發展基金,將圍繞河北省國企改革中企業首發上市、定向增發、并購重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國際并購等項目,通過資本運作,整合相關產業資源,服務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
     
      鋼鐵行業將迎整合潮
     
      一方面是國家提出到2025年鋼鐵產業集中度達到60%的目標要實現,另一方面提高集中度也是企業自身發展做大做強的需求。今后五年,將是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有所突破的關鍵階段。
     
      2016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鋼鐵產業兼并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中國鋼鐵產業前十大企業產能集中度將達60%-70%,其中包括8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三至四家、4000萬噸級的鋼鐵集團六至八家,與部分專業化的鋼鐵集團。
     
      以河北省為例,到2020年河北鋼鐵企業將由目前的109家減少至60家左右,形成“2310”兼并重組大格局。即形成以河鋼集團、首鋼集團兩家為龍頭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形成三家具有區域市場主導能力的以民營鋼企為主的大型鋼鐵集團,十家具有專用產品優勢的民營鋼企。山西省也計劃通過兼并整合,從過去的27家鋼鐵企業,降至十家。
     
      張志祥認為,隨著工業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建筑型用鋼比重大的時代終將過去,鋼鐵品種之間結構性矛盾將進一步顯現,品種結構將會出現新的不平衡。因此,產品結構必然隨之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寶武集團董事長馬國強表示,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簡單去產能會變得十分困難,企業兼并重組將成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的重要路徑。
     
      以北京建龍為例,其先前并購破產重組的山西海鑫鋼鐵集團改名為山西建龍。截至2017年末,山西建龍500萬噸配套產能全部復產,年度實現利潤16.3億元。
     
      張志祥表示,預計2017年鋼鐵行業粗鋼產量將達8.7億噸,若要達到產業集中度60%的目標,這意味著,前十名鋼企平均產量將達5000萬噸左右。此前張志祥也透露,建龍集團將力爭在五年內實現鋼鐵產能翻番,即在2020年前,通過兼并重組,將鋼鐵產能從現有2600萬噸,增加至5000萬噸。(記者 梁倩)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鋼鐵業去產能進度遠超預期 行業脫困步伐有望加快

      鋼鐵業去產能進度遠超預期 行業脫困步伐有望加快

      按照年度目標任務,今年全年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如今,時間尚未過半,去產能任務已完成八成多,實際進度遠超預期。業內專家認為,這一利好提振了鋼企發展信心,鋼鐵業脫困發展步伐有望加快。
      2017-06-27
    • 鋼鐵業去產能取得重大成果 上半年取締1.2億噸“地條鋼”

      鋼鐵業去產能取得重大成果 上半年取締1.2億噸“地條鋼”

      進入7月份,我國取締地條鋼的“大限”已過。權威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共取締、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600多家,涉及產能約1 2億噸。目前相關企業已全部停產、斷水斷電。
      2017-07-04
    • 鋼鐵業嚴防新一輪產能擴張 確保落后產能應去盡去

      鋼鐵業嚴防新一輪產能擴張 確保落后產能應去盡去

      1月1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8年理事(擴大)會議召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2017年鋼鐵行業大力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徹底取締“地條鋼”,行業運行實現穩中向好。但是,產能過剩等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向好發展的基礎有待夯實。
      2018-01-16
    • 鋼鐵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價格有望穩中上漲

      鋼鐵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價格有望穩中上漲

      1月13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18年理事(擴大)會議召開。會議要求,堅持綠色發展,緊緊圍繞去產能、去杠桿、穩運行、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開展工作,努力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
      2018-01-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