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兩會”將聚焦民生經濟 16地公布去年經濟成績單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23





      劃重點:
     
      本周省級“兩會”將密集召開,專家普遍預測民生經濟話題將成為重點,從各地此前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工作可以看出,2018年各地的主要目標幾乎都包括了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民生等。
     
      隨著各地“兩會”的召開,2017年地方經濟“成績單”相繼公布,截至22日,全國已有16個地區公布相關數據。從已公布的情況看,各地呈現出穩中有進,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良好趨勢。
     
      多位專家表示,2018年經濟穩中向好、結構持續優化的趨勢是確定的,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宏觀經濟提質增效、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本周省級“兩會”將密集召開,專家普遍預測民生經濟話題將成為重點。另一方面,各地陸續公布去年經濟數據,顯示出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良好趨勢。專家表示,2018年經濟將繼續穩中向好,結構持續優化,但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不確定因素也要警惕,經濟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各地相繼拉出“民生清單”
     
      每年年初各省召開的“兩會”被視為新一年經濟工作的重要風向標。根據已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31個省級“兩會”將于月內完成全部議程,本周迎來密集召開期,目前包括浙江和江西等地區已經召開了相關新聞發布會。
     
      業內普遍預測,民生經濟將成為各地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從各地此前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工作可以看出,2018年各地的主要目標幾乎都包括了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民生,織牢民生保障安全網,繼續對接用好國家守住民生底線的社會托底政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等。
     
      實際上,各地已相繼拉出了2018年的“民生清單”。例如,江蘇省提出,2018年將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水平,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8%以上,農村低保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穩步提高城鄉低保一體化率和實際補差水平。
     
      而北京市日前就2018年28件民生實事項目征集民意,包括新增3萬個學位緩解入園難、手機APP試點“無卡”乘公交地鐵和掛號看病、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5萬套、地下人防空間提供1萬個停車位等。
     
      繼2017年民生類支出完成1058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4%之后,廣東省提出,2018年將繼續加強財力統籌,確保落實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領域支出以及十件民生實事、底線民生資金。
     
      在專家看來,2018年各地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繼續提速,但目前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需要著力解決。“以養老為例,目前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比較健全,作為第二支柱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即企業年金發展相對滯后,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制度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金維剛指出,目前包括人社部、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協同銀行業、保險業、基金業等相關行業加快研究個人養老金制度方面的政策。
     
      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現良好趨勢
     
      隨著各地“兩會”的召開,2017年地方經濟“成績單”相繼公布,截至22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共有16個地區已經公布相關數據。從已公布的情況看,各地呈現出穩中有進,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良好趨勢。
     
      貴州省已經連續多年經濟增幅位于全國前列,據貴州省發改委常務副主任、省統計局局長張平介紹,貴州省2017年的經濟“成績單”有多項具體數據體現出了轉型升級加快的節奏,例如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348.86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4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6.3%等。
     
      四川省2017年經濟增速比上一年有所提高,四川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熊建中表示,從四川經濟的產業結構、居民消費結構等方面看能夠發現,四川省經濟的穩定性、協調性、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在不斷增強。從產業結構來看,2017年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達到49.7%,比2016年提高2.4個百分點;七大優勢產業占制造業比重達到81.5%,比2016年提高3.6%;高耗能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下降至26.6%,比2016年下降0.3個百分點。
     
      而上海、北京等3個直轄市的經濟運行也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以北京市為例,該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在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北京全年新經濟實現增加值9085.6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9.8%,占全市經濟的比重為32.4%。而在第三產業中,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行業對北京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3.3%。
     
      專家表示,加快經濟轉型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就是通過改革促進創新。“增長的動力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將做出更大貢獻,經濟結構變遷呈現出優化升級的特點。”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志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仍需警惕不確定性因素
     
      多位專家表示,2018年經濟穩中向好、結構持續優化的趨勢是確定的,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22日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國際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還有待解決,宏觀經濟提質增效、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固收研究主管張瑜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經濟發展仍將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一是財政壓力依然較大。“前兩天財政收入下滑,但財政力度保持,因此財政盈余消耗比較大。”二是全球貿易面臨高基數問題,2018年名義增速大概在5%至6%,相對于2017年的10%將出現較大回落。因此對經濟的拉動可能出現邊際回落。三是金融緊縮滯后效應逐漸顯現。“從2016年32號文打擊明股實債,收緊PPP,到2016年底MPA考核,再到2017年金融監管強風暴,包括金融貨幣閥門收緊,這些效應也將在2018年慢慢顯現。”四是隨著2018年監管細則的落地,以及去杠桿和防風險的延續,可能會引發一些資產價格波動。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目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地方政府有隱形債務或債務增長較快。同時,地方政府通過國有企業融資平臺舉債的問題比較嚴重。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經濟學院教授蘇劍指出,除了投資需求方面可能有所下滑外,2018年中國經濟仍要防范滯漲風險、房地產泡沫風險以及匯率風險。“受2017年去產能、環保督察、油價上漲以及美國減稅加息方面影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供給下降。”蘇劍說。
     
      祝寶良表示,未來宏觀調控政策要繼續穩中求進,既要穩增長,還要防風險,還要激發更多新動能。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給民營企業降成本。另一方面要保障以政府融資的方式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17開局穩中求進 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要達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就必須確保年均7 2%的GDP增長率,而由于2011-2014年的高GDP增長,今后3年,只需保持增長率在6 4%就能基本達成這一目標。
      2017-03-22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多地研判一季度經濟:數據飄紅 但下行壓力不減

      與往年不同,各地分析會議均得出了各個數據向好的一致意見,不過由于存在不確定性,以及投資動力不足等原因,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小
      2017-03-24
    •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依靠改革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確定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堅決打好穩定和擴大就業的硬仗
      2017-04-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