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58.8%折射中國經濟結構之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2-03





      58.8%,一個尋常數據,卻因在2017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上出現兩次,意義不同尋常。
    jingji
    (圖片來源:互聯網)
      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8.8%,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同樣達到58.8%。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從產業結構看,我國已經從過去的主要依靠工業拉動轉為工業、服務業共同拉動;從需求結構看,我國也已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投資和消費共同拉動。
     
      實際上,把眼光稍微放得更遠一些不難發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在下行壓力中顯現韌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尤其可喜的是,服務業和消費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并沒有伴隨前幾年GDP增速下行而下行,而是持續上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這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簡單而言,就是我國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張燕生說,2012年以前,第二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占主導作用,這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體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制造業出現了服務化的趨勢,第三產業逐漸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制造業服務化是衡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很重要的指標。”他說,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可以預見,第三產業將對國民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無人超市、互聯網支付、跨境電商……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斷改變,更加注重多樣化、個性化,更加追求生活品質。
     
      “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有什么樣的生產者。”張燕生說,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將成為助推企業不斷創新的重要動力。
     
      張燕生表示,2017年的兩個58.8%是個可喜的信號,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應該持之以恒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記者 劉紅霞)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多項指標向好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或達6.8%

      根據安排,國家統計局將在4月17日發布一季度經濟數據。與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更強了。分析人士預計,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繼續延續去年四季度向好趨勢,同比增長達6 8%,年內余下三季度增速將會逐步放緩至6 5%
      2017-04-10
    • 中國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

      從近期政策動向以及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季度經濟延續回暖態勢幾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調跡象。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