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員熱議創新驅動發展——創新讓新動能茁壯成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19





      這5年,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這一切,都源于我們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這5年,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了5.3個百分點;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這一切,都源于我們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創新”這個關鍵詞,有講不完的話題。
     
      科技創新動力充足
     
      “過去5年,研發投入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長,規模躍居世界第二,這說明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正在加速。”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燕山大學副校長張福成表示,與此相對應的是,神威超算、量子通信、北斗導航……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隨著創新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動能茁壯成長。
     
      張福成委員認為,這些成績得益于我們的制度優勢,可以集中配置更多資源到需要的領域,使得中國在載人航天、航空、計算機、軍工等領域辦成一件件大事,實現科技實力的迅猛發展。同時,我們的制度以人民利益為中心,最大限度激發人民的創造活力;我們提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經濟實力的強大又成為科技發展的助推力量;高等教育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科學及工程技術人才,使我國的科技創新相對于發達國家具有明顯的人力成本優勢。
     
      全社會研發投入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意味著全社會對創新的積極性更高了,社會資源越來越往創新上傾斜。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壽子琪曾經當過多年的上海市科委主任,對推進科技工作發展頗有心得。他說,研發投入的增長是好事,但不能自滿,“我們在發展,別人也在發展,更優質的創新發展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要想讓研發投入轉化為科研成果,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是更好地按科研規律辦事,二是讓市場主體活躍起來。壽子琪代表認為,不按科研規律辦事,無法研發出成果;不讓市場主體活躍起來,研發成果無法轉化為經濟動力。未來,既要進一步按科研規律辦事,又要采取多種措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強勁的投入正源源不斷轉化為創新成果。全國政協委員、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教授卞修武先后主持了28項重大醫療科研項目,他深感加大研發投入給我國醫療事業帶來的巨大鼓舞。他的研究方向是腫瘤血管生成與腫瘤干細胞。“腫瘤發生機制的確復雜,但搞科研就要瞄準最前沿,最前沿的科技研究也需要相當的資金和人才支持。”卞修武委員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認為,這幾年我國重大成果不斷涌現,有三大原因:一是創新驅動成為國家戰略,國家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越來越高;二是我國已經處于從跟跑轉向并跑的歷史新階段;三是我國的教育給創新提供了大量優質人才儲備,“中國過去靠人口的數量優勢競爭,現在靠人口的質量優勢競爭”。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黃宗洪則認為,重大創新成果之所以不斷涌現,原因在于政策給力,激發了創新熱情,給創新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對于未來推動創新的政策,黃宗洪委員給出了五點建議:一是對創業企業實施稅收減免。對創業期的高新技術企業,可在現有基礎上延長稅收減免優惠期。二是建立政府創業投資基金風險補償機制。三是繼續實施“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行動計劃”,按照“典型引路、分業施策、全面鋪開”的原則,分領域、分行業、分企業制訂融合方案。四是通過大數據領域技術榜單發布等活動,引進培養大數據領軍人才。聯合具有相關專業本科和碩士點培養單位,引進培養大數據專業人才。五是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明晰的法律法規政策解釋,為企業提供便利。
     
      多種業態借力發展
     
      在國家充分重視創新創業的環境下,新材料、新技術、新業態將借力創新的政策東風,蓬勃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特種陶瓷研究所所長賈德昌是長期耕耘在新材料一線的科研工作者。他表示,將努力開展石墨及石墨烯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和重點應用示范工程建設,不遺余力提升石墨烯等關鍵戰略新材料的國際競爭力。
     
      隨著時代進步,新業態、新模式也有可能在傳統產業中產生。比如在汽車消費市場,新生代消費者更加追求新技術、高品質、個性化。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虹表示,為了滿足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著力點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發揚“工匠精神”,增強發展動能。“上汽集團正在對接上海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全力研發智能汽車,努力建設智能出行平臺,推動上海汽車產業成為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定制化的新型產業。”陳虹代表說。
     
      跨學科研究、跨產業應用將是未來高端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全國政協委員、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認為,通信業是一個典型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等都需要現代通信技術,“將通信產業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讓通信產業給其他產業提供技術支持,通過產學研共同努力,可以促進我國高精尖產業不斷前進”。
     
      “對于國家大力扶持的產業和項目,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和技術比較優勢,有選擇地進入,而不是一哄而上。”張福成委員建議,要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做好自身的科技創新,決不能將自身發展全部依托于固有產業和行業。要利用已有的創新平臺,發揮自身機制優勢,依托科技創新闖出一條新路來。(記者 李丹 佘惠敏 崔國強)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雄安新區,創新創業的一方熱土

      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區,河北雄安新區的設立,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2017-04-11
    • “十三五”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發布

        記者5月2日從科技部獲悉,為明確十三五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推動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創新能力提升,科技部組織制定了《十三五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2017-05-03
    • 制造業借力“三鏈融合”推動科技創新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制造業競爭日益激烈,對先進制造技術的升級更加迫切,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2017-05-06
    • 國家發改委牽頭組織實施7項措施激勵改革創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5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在國務院對落實重大政策成效明顯地方實施的24條激勵措施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實施7項。
      2017-05-0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