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并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正確把握五個關系。
4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深入湖北宜昌市和荊州市、湖南岳陽市以及三峽壩區等地,考察化工企業搬遷、非法碼頭整治、江水污染治理、河勢控制和護岸工程、航道治理、濕地修復、水文站水文監測工作等情況,實地了解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并定調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長江經濟帶東起上海,西至云南,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約6億人口,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GDP占全國45%。
定調高質量發展
據新華社報道,4月24日,在位于宜昌長江岸邊的興發集團新材料產業園考察時,習近平表示,我強調長江經濟帶建設要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搞大開發不是不搞大的發展,而是要科學地發展、有序地發展。
習近平強調,對于長江來講,第一位的是要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4月25日,在荊州調研時,習近平表示,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首先是要下個禁令,作為前提立在那里。否則,一說大開發,便一哄而上,搶碼頭、采砂石、開工廠、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壞生態再去治理的惡性循環。所以,要設立生態這個禁區,我們搞的開發建設必須是綠色的、可持續的。
長江經濟帶下一步該如何發展,習近平此行考察將為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再一次定調。
早在2014年9月,長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1月,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期間,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是我國首個把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作為首要原則的區域發展戰略。
4月26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相對2016年的定調來說,此次定調進一步明確,一方面是要求“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另一方面強調“不是不發展”,而是要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秦尊文表示,地方官員除了要堅持生態保護,也不能以此作為不發展的“擋箭牌”,而是高質量發展,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正確把握五大關系
從2016年長江上游重慶考察再到近日湖北、湖南的長江中游的考察,習近平再次強調了長江生態保護。
4月26日的武漢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兩年多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在強化頂層設計、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轉型發展、探索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同時,也要清醒看到面臨的困難挑戰和突出問題,如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認識,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突出,有關方面主觀能動性有待提高。
習近平明確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5個關系。
第一,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要堅持重點突破,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第二,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這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第三,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系,堅定不移將一張藍圖干到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頂層設計,以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抓成效。要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結合實施情況及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組織開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按照新形勢新要求調整完善規劃內容。要對實現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扎穩打,分步推進。
第四,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系,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要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動力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盤。
第五,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對此,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在2016年重慶長江經濟帶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礎上,此次武漢座談會提出了更為具體的思路。經過兩年多的實踐,也證明這種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記者 周慧 實習生 張建林)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