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298.3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比1-4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具體來看,1-5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1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0個行業減少。其中,新增利潤較多的行業主要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增長1.1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4.6%;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7.7%;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6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8%。這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70%。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經濟效益處處長何平表示,工業企業效益總體持續改善。一方面產成品存貨周轉加快,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6.6天,同比減少0.2天;另一方面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36%,同比提高0.35個百分點。
工業企業效益改善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持續顯現。根據統計局數據,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2.59元,同比下降0.35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9元,同比下降0.31元。同時,杠桿率降低。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6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5%,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更為顯著。
效益改善的同時,結構也在不斷優化。1-5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2%和9.3%,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高5.1和2.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12.9%和32.3%,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8和0.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司長文兼武指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工業生產穩中向好、結構優化、效益改善,支撐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斷增多。
從單月數據來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070.6億元,同比增長21.1%,增速比4月份放緩0.8個百分點。對此,何平表示,盡管5月份工業利潤增速比4月份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除成本下降因素外,也得益于價格上漲。
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1%,漲幅比4月份回升0.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4.3%,漲幅比4月份回升0.6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5月份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比4月份多4.3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我們的實體經濟企業效益呈現逐步好轉的態勢,企業效益改善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一個有利的基礎。”何平說。(記者 邱海峰)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