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底氣十足行穩致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7-07





      穩”字當頭,“好”字突出,“新”字亮眼——中國經濟底氣十足行穩致遠


      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工業利潤快速增長,服務業進出口額增速創年度新高……6月末,一二三產業捷報頻傳。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增強,轉型升級成效突出,新動能茁壯成長,質量效益持續改善,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


      “穩”字當頭,經濟向好基礎不斷鞏固


      “中國經濟表現良好,改革取得很大進展。”5月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門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爾這樣評價。根據IMF預測,201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6%,保持了其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的預測。


      國際機構的信心,來自中國經濟成績單上實打實的數據,來自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出的良好局面。


      生產穩、消費穩,經濟增長韌性增強。目前,我國冬小麥收割基本結束,夏糧生產再獲好收成。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5%,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就業穩、物價穩,民生改善持續向好。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調查失業率保持低位。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漲幅比1—4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物價保持溫和上漲。


      出口穩、外儲足,宏觀杠桿率趨穩。1—5月份,全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8%,進出口更趨平衡,利用外資規模大于對外投資,外匯儲備余額持續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5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9%,持續保持在低位。


      預期穩、信心強,經濟景氣指標向好。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家信心指數為75.8%,比上年同期提高10.4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開展的最新中國消費者信心調查也顯示,5月,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2.9,處于1998年開展此項調查以來的歷史高位區間。


      “國外一些研究機構顯示的中國經濟景氣指標也反映我國經濟走勢向好。例如,從美國大型企業聯合會所發布的中國經濟先行合成指數來看,近期數據意味著中國經濟仍在持續上升,并且上升態勢有所強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說。


      “好”字突出,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效益明顯提升,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經濟中提質增效的因素不斷積累,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說。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6.6%,比第二產業高17.6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1.6%,比第二產業高25.5個百分點。1—5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5.1和2.4個百分點,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市場研發和技術創新力度加大。


      需求結構加快升級。以投資結構為例,1—5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5%,增速快于全部投資4.4個百分點,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投資快速增長將有力促進供給結構改善、提升供給質量。


      區域結構持續改善。中部后發優勢持續顯現,1—5月份,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3%,分別快于東部地區1.1和3.6個百分點。“四大板塊”良性互動,“三大戰略”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協同發展效應增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不斷顯現。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35元;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降低0.6個百分點。降成本、去杠桿,成效初顯。


      “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紅利繼續釋放,我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王遠鴻說。


      “新”字亮眼,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


      在中鐵呼和浩特局首開的“草原號”游覽列車上,導游石焱很興奮:這個夏天,呼和浩特至錫林浩特、克什克騰、二連浩特、鄂爾多斯等7趟旅游列車的游客增長了近三成,“草原號”成了帶動草原旅游的火車頭。


      像“草原號”這樣的新動能正在神州大地噴薄而出。


      新主體、新成果不斷涌現。1—5月,全國新登記企業265萬戶,同比增長12.3%;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達56萬件,授權量達13.9萬件。一大批市場新主體、研發新成果正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1—5月,高技術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15.1%和10.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8.2和3.2個百分點。低碳化、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快速發展,促進新產品大量增加,代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的新產業不斷壯大,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帶動引領作用增強。


      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拓展。5月份,以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新興服務業拉動作用繼續增強,對服務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8%,高于上月0.2個百分點,高于上年同期17.9個百分點,拉動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4.6個百分點。(記者  陸婭楠)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護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護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保持中國經濟列車行穩致遠,一個重要前提是營造穩定可預期的宏觀環境。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更加積極?減稅降費如何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針對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財政部部長劉昆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
      2018-10-08
    • 我國經濟變局中仍將行穩致遠

      我國經濟變局中仍將行穩致遠

      2018年以來,全球經濟總體延續復蘇態勢,但動能放緩。展望2019年,鑒于貿易保護主義繼續抬頭、全球流動性漸次趨緊、潛在的新興市場貨幣危機以及地緣沖突等風險因素,全球經濟大概率弱勢增長。
      2019-01-02
    • 品牌建設讓中國經濟展現“活力”和“韌性”

      全球最大傳播服務集團WPP和旗下的市場調研機構凱度華通明略20日發布BrandZ2017年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為觀察中國企業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幅生動圖景。業內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設,中國經濟正在展現“活力”和“...
      2017-03-23
    • “對中國經濟無需太多擔心”

      “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來源于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這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在近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道。
      2017-04-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