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穩外貿位列其中。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外貿下半年能否保持穩定增長備受關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優化外貿結構既是推動外貿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中國走向貿易強國的重要舉措,是中國外貿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貿易結構優化有利于降低外貿發展的風險,提高貿易增長的穩定性。在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加快優結構的步伐才能讓中國外貿穩得住。
優結構是長期趨勢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14.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以美元計價,累計出口11727.46億美元,增長12.8%。實際上,中國外貿運行除在數字上保持了穩定增長之外,在結構上也更加優化。
近期,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宋先茂在介紹2018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運行情況時表示,上半年,外貿實現較快增長,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穩中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為外貿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介紹上半年中國外貿運行主要特點時,宋先茂稱,外貿結構優化體現在五方面:一是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出口4.4萬億元,增長7.0%,占比58.6%;二是從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出口3.57萬億元,增長7.6%,占比47.5%,比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出口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三是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8.33萬億元,增長12.2%,占中國外貿總值的59.0%,比去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四是從國際市場看,對美國、歐盟、香港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增長5.7%、4.0%和5.8%,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五是從區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15.3%,高于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占比提高1個百分點至15.6%。
此外,中國外貿在進口和出口的結構上也更加優化。據海關統計,以人民幣計價,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出口7.51萬億元,增長4.9%;進口6.61萬億元,增長11.5%。以美元計價,出口1.17萬億美元,增長12.8%;進口1.03萬億美元,增長19.9%。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優化外貿結構是推動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隨著中國加快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結構優化成為中國外貿發展的長期趨勢。美國挑起貿易戰意味著中國外貿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增加,外貿結構優化的步伐更加緊迫。
建設貿易強國
受美國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貿易霸凌主義影響,貿易戰的陰影仍在籠罩全球。在這樣的背景下,貿易結構調整被賦予了更為特殊的使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貿易結構優化,中國外貿抗風險能力將增強,發展將更加穩定,出口綜合競爭力也會隨之增強。尤其是隨著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中國出口企業更能夠做到“東邊不亮西邊亮”,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也將增強,可以實現總體上的貿易穩定增長。
實際上,貿易結構優化是中國外貿發展的必然之勢。今年年初,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解讀貿易強國建設時就曾表示,商務部將努力推進“五個優化”,力爭實現“五個轉變”,從而推進貿易強國建設。“五個優化”指的正是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優化國內區域布局、優化商品結構、優化外貿經營主體、優化貿易方式。
中國優化外貿結構的進程還將提速。宋先茂指出,下一步,商務部將深化外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力度培育貿易新業態,推動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和創新發展,積極擴大進口,全力以赴籌備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吳力)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