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規模創新高 總體發展更平衡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08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14.12萬億元,同比增長7.9%。以美元計,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2.21萬億美元,增長16.0%,增速創下2011年以來的新高。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展望下半年,盡管存在中美經貿摩擦等外部不確定因素,但在一系列促進外貿發展政策措施持續落地的基礎上,我國外貿穩中向好勢頭有望進一步鞏固。

      外貿發展更趨平衡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上半年我國外貿有一些比較突出的特點,特別是外貿結構的持續優化趨勢明顯。


      從整體看,我國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不論是以人民幣計價還是以美元計價,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創歷史新高。以美元計,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比2014年的歷史高值多出1849.9億美元;以人民幣計,則比去年的歷史高值多出9814.9億元。


      梁明表示,受我國積極擴大進口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進口表現持續好于出口。自2016年第三季度起,我國已經連續8個季度呈現貿易順差同比收窄態勢。


      清華大學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表示,上半年外貿順差收窄速度加快,一方面與國內進口增速加快和進口流程簡化、進口關稅下降等因素有關,“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好事,在國內就可以買到更加質美價優的高品質商品”;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出口市場結構的調整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蘇慶義認為,上半年我國外貿質量總體有所上升。從國別來看,和東盟的進出口增速較快;從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增長較快;從國內地區來看,是中西部地區支撐本輪增長;從企業性質來看,是民營企業支撐增長。


      動力轉換不斷加快


      上半年我國外貿動力轉換不斷加快。對此梁明表示,無論是外貿結構、質量還是貿易伙伴,結構持續優化、動力轉換加快的特點都十分突出。


      首先是一般貿易占比持續提升。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3009.2億美元,增長20.6%,占進出口總值的59%,占比較去年同期上升2.2個百分點,貿易方式持續優化。


      加工貿易進出口5825.8億美元,增長7.5%,占我進出口總值的26.4%,較去年同期下降2個百分點。


      同時,商品優進優出特點突出。出口方面,部分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保持良好增勢,外貿競爭新優勢逐步顯現。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6871.5億美元,增長15%,占出口總額的58.6%,比去年同期增加1.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18.3%,高于整體出口增速5.5個百分點。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占出口總額的19%,較去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進口方面,擴大進口政策效應持續顯現,部分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進口實現較快增長。上半年,集成電路、金屬加工機床進口量分別增長13%和27.2%,水海產品進口量增加12.4%,醫藥品增加8%。


      此外,貿易伙伴更加趨于多元。梁明指出,上半年,我國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13%、13.1%和19.3%,三者合計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1%。我國對俄羅斯、印度、南非、巴西進出口分別增長24.8%、15.1%、14.5%、24.3%。同期,按人民幣計,我國對中東歐16國進出口增長14.7%,高出整體增速6.8個百分點。在對傳統市場進出口全面回升的同時,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實現較快增長,高出整體增速2.5個百分點。


      妥善應對不確定性


      在談到下半年外貿形勢時,接受采訪的專家們認為,有利因素和不確定性都比較突出,特別是需要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


      “我國外貿的新優勢,體現在進口潛力大、出口產品優化升級有潛力、出口市場可以繼續拓展幾個方面。”蘇慶義表示,我國11月份將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擴大進口的重要舉措。近幾年出口產品升級趨勢良好,未來仍有很大潛力。出口市場逐漸多元化,依賴美歐市場的情況在慢慢改變。


      “從過去一段時間來看,中國外貿增長較快的地區是亞洲,今后可能也是這樣。我們跟亞洲各國的經貿合作會更加深入,這也可能是未來我們外貿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鞠建東表示,加強與亞洲各國的經貿合作,也有利于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


      “下半年外貿主要還是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的影響。”鞠建東認為,短期來看,增加關稅增加了出口的風險,對出口量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和沖擊。“但是也不必過度緊張,畢竟對整個經濟發展的影響有限,我們可以通過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以及進一步擴大內需來進行調整。”


      蘇慶義也表示,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短期,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會更大一些;長期看企業自身會根據形勢進行調整,運用合法手段進行規避。(記者 馮其予 姚進)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外貿出現近三年來首次月度逆差

      針對中國外貿今年2月份出現近三年來首次的月度逆差,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13日回應稱,主要是受春節因素影響,是正常現象。
      2017-04-14
    • 跨境電商試點一年:拉動地方外貿轉型成效初顯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新政——即“4·8新政”出臺已歷一周年。一年來,電商行業有人歡喜有人愁,經歷陣痛也滿懷希望。
      2017-04-14
    • 春季廣交會釋放外貿回暖信號

      第121屆廣交會日前進入第二期。從已經結束的第一期展會情況看,受全球市場回暖等周期性因素影響,以及我國支持外貿發展政策的效果顯現,我國外貿企穩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2017-04-28
    • 從外貿“晴雨表”看中國經濟底氣

      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1 8%,表現“亮眼”。對于今年的外貿形勢,企業如何看?怎樣在“黑天鵝”頻頻的國際環境中求得更好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給企業帶來哪些發展新機遇?
      2017-04-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