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企業將擴大雜粕進口 應對自美大豆進口減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20





      自7月6日中美雙方相互加征關稅以來,我國企業從美國采購大豆規模大幅下降,如何保障大豆后期穩定供應成為行業關注重點。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行業人士,發現多數企業已做好充分準備,主動應對美國大豆進口減少造成的供應缺口。


      現階段大豆加工企業原料充足


      記者走訪加工企業了解到,受今年3月至4月國內豆粕價格上漲、加工利潤提升影響,我國企業采購南美大豆積極性非常高,5月至8月大豆運抵我國港口總量逾3600萬噸。受豬價下跌影響,今年5月以來國內豆粕每月需求低于預期超過40萬噸,預計到9月底全國進口大豆庫存較去年同期增加300萬噸。此外,企業已采購9月至10月裝船的南美大豆,預計將于11月陸續到達。據預測,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在2019年1月前原料仍較為充足。


      雜粕可以替代豆粕用于飼料生產


      據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市場信息部主任王長梅介紹,豆粕作為大豆壓榨后副產品,是我國畜禽飼養的主要蛋白飼料。但畜禽蛋白飼料,除豆粕外,還有菜籽粕、葵花籽粕、花生粕、棉籽粕和棕櫚仁粕等雜粕。這些雜粕也有較高的飼用價值,例如花生粕粗蛋白含量比豆粕高,棉籽粕與豆粕接近,菜籽粕、葵籽粕等粗蛋白含量相當于豆粕的80%左右。隨著飼料配方技術不斷發展,這些雜粕替代豆粕用于飼料原料的技術日益完善。


      企業已將雜粕進口列入采購計劃


      中糧集團油脂主料采購負責人趙長江表示,如果中美經貿摩擦持續,我國可能會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出現蛋白(大豆)缺口400萬噸左右。為彌補這一缺口,中糧集團已對印度、加拿大、烏克蘭等國的菜粕、棉粕、葵花籽粕等進行詢價,計劃加大雜粕的國際市場采購力度。中墾國邦(天津)有限公司運營部副總經理劉悅書介紹,目前12月到貨的加拿大新季菜籽粕報價為每噸2300元左右,較鄭州商品交易所2019年1月合約價每噸低150元左右,可以作為國內飼料加工企業加大采購的一種選擇。(經濟日報記者 劉 慧)


      轉自: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時隔13個月再現貿易逆差 大豆進口量大跌

      中國時隔13個月再現貿易逆差 大豆進口量大跌

      中國海關總署13日發布3月進出口貿易數據,按美元計,中國3月貿易帳為逆差49 83億美元,預期順差275億美元,前值由順差337 4億美元修正為順差337 5億美元。
      2018-04-15
    • 中美貿易戰大豆成靶子 “殺傷力”如何?

      中美貿易戰大豆成靶子 “殺傷力”如何?

      專家表示,從中美兩國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競爭格局來看,農業是美國對中國出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對于美方7月6日加征關稅措施,中方不得不做出必要反擊。受此影響,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已經受到抑制。
      2018-07-13
    • 我國大豆進口同比略降 國產豆迎初霜“考驗”

      我國大豆進口同比略降 國產豆迎初霜“考驗”

      9月8日,記者從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中了解到,8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為915萬噸,較7月的800萬噸環比增長14 4%。今年前8個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為6199 7萬噸,同比下滑2 1%。
      2018-09-13
    • 糧食安全白皮書: 口糧完全自給 大豆進口渠道仍需優化

      糧食安全白皮書: 口糧完全自給 大豆進口渠道仍需優化

      中國人口占世界的近1 5,糧食產量約占世界的1 4。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并且“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這既是中國人民自己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是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貢獻。
      2019-10-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