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版”民企支持措施密集出臺 多地聚焦降成本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09





      對中國GDP的貢獻超過60%,提供85%以上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的民營經濟,正在迎來新一輪減稅降費的政策利好。


      在11月1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之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各地也紛紛推出“地方版”支持民企和中小企業發展的舉措。


      11月3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帶隊,開展民營企業大走訪,聽取支持民企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同一日,上海發布《關于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11月4日,廣東省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并宣布即將發布“民營經濟十條”。同在當日,江蘇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更多的省市自治區正在謀劃新一輪的支持民企和中小企業發展措施。


      中國社科院工業所研究員葉振宇表示,他在調研中發現,企業普遍感到成本高,特別是融資成本高。“下一步,國家還是要降低各個領域的成本,給民企發展以更大的空間,特別是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措施。”他說。


      民企投資加快增長


      從宏觀數據看,今年以來民企投資仍保持快速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7%,增速與1-8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高2.7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3.3個百分點。這一增速,比國有控股投資的1.2%增速更快。民間投資中,農林牧漁業投資增長11.3%,制造業投資增長9.5%,服務業投資增長9.1%。


      不過,目前民營企業仍然面臨較大的生存發展的壓力。


      盡管全國和各地此前加快出臺了降成本的措施,但是今年以來,工業上游領域的石油、煤炭、鋼鐵價格較快上升,擠壓了下游競爭領域的行業利潤。由于這些領域很難快速提高價格以應對,導致利潤被攤薄。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牛弩韜在前不久安徽出臺《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的實施意見》解讀時就指出,隨著2016年、2017年制定出臺的兩批30條降成本政策的落地,企業的成本負擔有所降低,但由于受原材料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漲的影響,成本高、負擔重仍然是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


      “因此,繼續制定出臺新的降成本政策,既是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的客觀需要,也是對企業降本減負訴求的積極回應。”牛弩韜說。


      數據顯示,今年1-9月工業利潤快速增長的行業,大多集中在資源型行業,比如石油鋼鐵等領域。1-9月份,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總額增速高達400.6%,鋼鐵行業利潤增速44.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利潤增速30.8%。與此同時,紡織、汽車、各類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增速低迷,甚至出現負增長。


      此外,在采訪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因為從明年1月1日開始,社保費用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使不少企業擔憂社保繳費提升從而帶動企業用工成本上升。


      重慶社會科學院決策咨詢研究中心主任鄧濤認為,下一步改革,要從更多方面來全面考慮問題。“比如像社保費率的設計,需要站在更多中小企業的立場上來考慮。”


      支持措施加快出臺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地密集出臺的支持民營企業措施,集中在降低成本和金融支持等方面。


      其中,上海出臺《關于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降低企業用地成本、用電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降低企業社保繳費比例。實施新增產業用地出讓底線地價管理。在國有產業園區,對中小型創新民營企業給予租金優惠。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近期在調研時也指出,要落實企業“服務包”制度;擴大融資擔保基金,為民營企業提供增信支持;建立紓困“資金池”;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穩住企業租金成本,降低貿易成本;強化就業資金保障等。


      江蘇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預計可為實體經濟企業減負600億元左右。


      11月5日,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梅仕城在新聞發布上指出,從明年1月1日起,稅務保險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全責征收。但是在社保征收機構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現有征收政策不變,嚴禁自行對企業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


      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開展分析測算,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的政策措施。“這項工作事權在中央,我們(江蘇)在認真落實國家政策基礎上,將會同財政部門進一步向上爭取,盡最大可能減輕企業保險費負擔,確保企業總體用工成本不增加。”他說。


      另一個急需破解的難題是民企的融資成本高企。從普遍情況來看,金融機構大多對大型國企項目支持力度更大。


      鄧濤指出,關鍵是按市場的游戲規則來鼓勵民企做大做強。金融機構要建立客觀的評價標準,可對國企、民企的公信力、成長性按照統一的標準評價,從而進行更合理的市場資源配置。


      另外,下一步要多向科技創新型企業傾斜,在財政稅收方面給予一定扶持,促進人才流動,不要將體制作為吸引人才的手段,而是要將企業的發展空間作為吸引人才的手段。


      在社保費率方面,他認為“國家可以考慮下調中小企業的繳納社保比例,也可以參照分檔稅收來差別化收取社保,對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給予一定扶持。”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民企500強納稅額創新高 近八成民企加快轉型

      民企500強納稅額創新高 近八成民企加快轉型

      全國工商聯24日發布“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為”)獲得冠軍,這也是其連續兩年在榜單中登頂。蘇寧控股集團(下稱“蘇寧”)排名第二,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下稱“魏橋”)位列第三。
      2017-08-25
    • 讓民企成為制造強國建設“主力軍”

      讓民企成為制造強國建設“主力軍”

      圍繞‘中國制造2025’,通過一系列措施和保障,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民營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
      2017-11-22
    • 我國民企2700萬家 民營經濟財政收入占比超50%

      我國民企2700萬家 民營經濟財政收入占比超50%

      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達2726 3萬家,個體工商戶6579 3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對國家財政收入的貢獻占比超過50%;GDP、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均超過60%
      2018-05-02
    • 紓困民營經濟力挺民企發展 一攬子政策正趕來

      紓困民營經濟力挺民企發展 一攬子政策正趕來

      截至9月16日的一個月內,僅中央和各部委層面就召開了數十場會議部署支持民企發展,相關文件更是緊鑼密鼓出臺。從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到減稅降負,從放寬市場準入到推介重大項目,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加強產權保護,一攬子加強版政策...
      2018-09-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