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正在路上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18





    10月份財政收入同比下降,減稅降費成效明顯。有關部門表示——
     
    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正在路上
     
      10月份,稅收收入同比下降5.1%,多項減稅政策開始落實到位,企業稅負明顯降低。近期,中央一系列重要會議發出明確的政策信號: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而且要簡明易行好操作,增強企業獲得感;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財政收入出現今年以來首次同比下降,反映出減稅降費成效明顯。
     
      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加大簡政減稅降費力度……中央一系列明確的政策信號提振了市場和企業信心。下一步,減稅降費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大力度,如何讓企業更有獲得感?就相關問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專家學者。
     
      財政收入首現同比下降
     
      今年以來,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速,尤其是上半年財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受到社會關注。對此,財政部部長劉昆此前解釋,GDP增速以不變價計算,財政收入增速以現價計算,不能直接對比;減稅政策效應顯現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們在年初編制預算時已經預料到,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會保持一定增速,但下半年增速將回落。”劉昆說。
     
      實際上,自6月份起,全國財政收入就由前5個月的兩位數或者接近兩位數增速開始明顯放緩。最新發布的10月份數據印證了劉昆所述預測趨勢。10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27億元,同比下降3.1%;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3464億元,同比下降5.1%。
     
      “10月份財政收入加速了下降趨勢,尤其是稅收收入同比下降5.1%,這主要是減稅效應的體現,多項減稅政策開始落實到位,企業稅負明顯降低。”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表示。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分析今年以來稅收情況時也表示,今年前10個月,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124046億元(已扣減出口退稅),增幅為10.7%,但5月1日實施增值稅稅率調降等系列減稅舉措前后增幅變化明顯。前4個月稅收收入增幅為16.8%,后6個月稅收收入增幅回落到6.4%。
     
      “今年后兩個月,隨著個人所得稅減稅和提高出口退稅率效應進一步顯現,全年減稅規模將大于計劃規模,全年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增幅將繼續回落,預計與現價GDP增幅大體相當。”王軍說。
     
      減稅降費政策在拉低財政收入增速的同時,也起到了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從環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41343億元,同比增長8.8%。“在投資增長的環境下稅收減少,這是利好信號,意味著減稅對拉動經濟產生了積極效應,形成良性循環。”李旭紅分析。
     
      為何一些企業仍“不解渴”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減稅降費,2018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除年初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1.1萬億元政策措施外,又出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措施,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1.3萬億元,政策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深化增值稅改革三項措施合計減稅2386億元,有力助推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受降低增值稅稅率政策和辦理留抵退稅影響,工業增值稅增速從5月份的20.2%下降至9月份的-8.3%,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通信設備等高端制造業稅收增速從上半年的11.8%、13.1%、7.6%下降為第三季度的-5.2%、-7.3%、-5.5%。
     
      支持“雙創”稅收優惠政策精準發力。今年以來,包括放寬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促進創新創業,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增強社會創造力營造了良好環境。
     
      王軍近日在民營企業稅收座談會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減稅特別是民營企業減稅情況主要體現“三個受益”:一是小微企業受益。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共減稅1437億元,同比增長41.3%。二是大型民營企業受益。稅務總局重點服務的732戶大型民營實體企業集團合計減稅714億元,同比增長19.3%。三是創新型企業受益。支持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共減稅4016億元,同比增長22.6%。
     
      盡管減稅降費釋放了很大的改革紅利,但不少企業還是有“不夠解渴”的感覺。李旭紅認為,企業稅收負擔與經濟周期波動有關,經濟增速減緩時期,由于面臨市場、經營壓力,收入減少,但企業原本承擔的固定成本不變,可變成本也沒有顯著減少,營利能力、營運能力及償債能力均面臨挑戰,“此時,在稅收政策不變的前提下,企業對于稅收負擔的感受尤為明顯”。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減稅減的是名義稅率、法定稅率,實際稅負是否下降了要考慮征收率的變化,減稅政策并不能保證所有企業的實際稅負都不上漲。”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認為。
     
      推動進一步實質性降負
     
      面對企業降負需求,如何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讓更多企業感到“解渴”?近期,中央一系列重要會議發出了明確的政策信號,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而且要簡明易行好操作,增強企業獲得感;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
     
      劉昆日前表示,財政部門將著眼增強發展后勁,強化“放水養魚”意識,研究實施更大規模減稅和更為明顯降費,更好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下一步應繼續加大減稅力度,尤其應通過降低增值稅稅率,小微企業普惠式減稅,創新驅動等稅收激勵政策,進一步鞏固減稅政策對激活市場活力、促進經濟增長所發揮的積極效應。”李旭紅說。
     
      目前,我國增值稅稅率主要為16%、10%及6%三檔。專家普遍認為,16%的稅率還有下降空間。“降低增值稅稅率應與簡并稅率一并考慮,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增值稅稅率為1檔至2檔,我國增值稅制度也可以進一步通過簡并稅率,使稅制更為簡明,可操作。”李旭紅說。
     
      張斌也認為,增值稅作為中國的第一大稅種,從“穩增長”的角度看,降低增值稅稅率是加大減稅力度的必然選擇。
     
      “如果將增值稅稅率的降低與簡并稅率一同考慮,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稅收遵從成本,減少調整的次數。此外,由于增值稅具有中性原則,是普遍征收的消費課稅,因而增值稅稅率的下降可實現普惠式減稅。”李旭紅說。
     
      如何擴大小微企業普惠式減稅很受關注。“建議擴大小微企業的增值稅減稅規模,通過提高增值稅的免稅額、給予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征增值稅等方式,實現為小微企業減稅及促進為小微企業融資。小微企業所得稅10%的優惠稅率可以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同時,考慮到小微企業財務力量薄弱這一實際情況,可予以免稅期或稅額直接減免式的減稅,使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簡易落地。”李旭紅認為。
     
      在張斌看來,當前減稅降費的主要措施,應該首先考慮降低社保費率,“名義費率偏高和征收率提高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而且降低社保費率對于降成本和穩就業都具有重要作用。未來,應考慮采取多種措施籌集養老保險資金,不應過度依賴勞動報酬”。
     
      “當前,減稅降費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關鍵是貫徹落實。一方面稅務機關通過簡便征管程序,優化營商環境,有助于政策落地;另一方面企業應加強稅務管理,準確把握政策方向,精準落實減稅政策,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以解決現實困難。”李旭紅說。(記者 曾金華)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減稅降費力度大 支出優化保重點

      3月28日,財政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經全國人大批準的《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體現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特點
      2017-03-29
    • 減稅降費 今年力度有多大(政策解讀·聚焦)

      去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至今正好1周年。從2012年1月至今年2月,累計減稅超過1 2萬億元,98%左右的試點納稅人實現稅負下降。
      2017-05-01
    • 減稅降費成效顯現 財政增收結構變得更合理

      減稅降費成效顯現 財政增收結構變得更合理

      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306億元,同比增長9 8%。其中,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80074億元,同比增長10 9%;非稅收入14232億元,同比增長4 4%。
      2017-07-15
    • 減稅降費下半年有望再加碼 結構性減稅紅利持續釋放

      減稅降費下半年有望再加碼 結構性減稅紅利持續釋放

      家稅務總局20日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70789億元(已扣減出口退稅),同比增長8 9%。第三產業稅收收入占比達到57 6%,零售業稅收增長25%,表明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中...
      2017-07-2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