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工信部等多個部委正在醞釀新一輪“互聯網+”新政,相關文件正在緊鑼密鼓研究中。同時,還將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加快升級信息基礎設施,行業融合創新將成下一步重頭戲。
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在12月4日召開的2018中國“互聯網+”高峰論壇上獲悉的內容。當日,發改委、工信部、中央網信辦還聯合發布了《中國“互聯網+”行動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在生產制造領域,互聯網與生產制造交叉融合,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效果顯著。抽樣評估顯示,超過92.9%的企業在實施互聯網+”后利潤率得到提升,28.9%的企業利潤水平提升幅度超過10%。
“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我國開辟新的增長動力的重要途徑。”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當前“互聯網+”快速發展,但在中西部和東部之間,服務業與制造業、農業之間,“互聯網+”融合程度參差不齊,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林念修透露,發改委將研究出臺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加快提升“互聯網+”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互聯網+”現代農業,全面激發互聯網在實體經濟各個領域的創新產能。
《報告》還指出,2012年以來,我國新增10個國家級骨干直聯點城市,國內網間互聯帶寬年均增長42%。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光纖接入用戶總數達到2.93億戶。目前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
不過,信息基礎設施 “大升級”仍然迫切。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互聯網+傳統產業對基礎設施和技術的要求較高,資本需求大,“大多數的企業還缺乏數字化轉型的技術和資金而難于起步。
針對技術難題,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表示,將加快升級信息基礎設施,深化“寬帶中國”戰略,組織實施5G規模主網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加快實施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構建高速率、廣普及、全覆蓋、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同時以需求為牽引,努力攻克高端芯片、工業操作系統,安全防護等基礎技術,5G下一代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
資金方面,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也將迎來更大力度支持。“將深入開展產融合作,加大對相關企業的精準信貸扶持力度,引導各類投資基金投向互聯網+先進制造業領域,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各層次資本市場開展股權融資,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王新哲透露。(記者 班娟娟 實習記者 郭倩)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