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 屬豐收年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16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13158 億斤),比2017年減少371萬噸(74億斤),下降0.6%。全年糧食產量雖有所下降,但減幅不大,仍處于高位水平,屬于豐收年景。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首席統計師侯銳對今年糧食生產情況解讀:
     
      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糧食播種面積減少
     
      2018年,各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減庫存較多的稻谷和玉米種植,擴大大豆種植,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初步統計,2018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6億畝,比上年減少1428萬畝,下降0.8%。因播種面積減少,糧食減產107億斤。
     
      (一)谷物播種面積減少。2018年,全國谷物播種面積14.95億畝,較上年減少1619萬畝,下降1.1%。其中稻谷4.53億畝, 比上年減少837萬畝,下降1.8%;小麥3.64億畝,比上年減少360萬畝,下降1.0%;玉米6.32億畝,比上年減少404萬畝, 下降0.6%。
     
      (二)豆類播種面積增加, 薯類面積穩定。2018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53億畝,比上年增加180萬畝,增長1.2%;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26億畝,比上年增加232萬畝,增長1.9%。薯類播種面積1.08億畝,比上年增加11萬畝,略增0.1%。
     
      (三)糧食種植結構調整效果明顯。2018年,各地區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湖南、江西兩省主動調減單產較低、品質較差的早稻和雙季晚稻種植面積796萬畝,同時增加單產較高、品質較優的中稻和一季晚稻種植面積348萬畝;黑龍江主動壓縮冷涼區域水稻種植面積249萬畝。貴州、河北兩省大力發展經濟作物,主動調減玉米種植面積765萬畝。內蒙古、吉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區)采取加大政策補貼等措施扶持大豆生產,五省(區)共增加大豆面積402萬畝。
     
      二、氣候條件較為適宜,糧食單產水平提高
     
      (一)谷物、豆類、薯類三大類糧食單產水平均有所提高。2018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75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提高0.9公斤,增長0.2%。其中,谷物單產408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提高1.1公斤,增長0.3%;豆類單產125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提高3.3公斤,增長2.7%;薯類單產265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提高5.1公斤,增長2.0%。因單產提高,糧食增產33億斤。
     
      (二)主要糧食品種稻谷單產提高,小麥單產下降,玉米單產持平。稻谷單產增加,達468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提高7.3公斤,增長1.6%;小麥單產361公斤/畝,因災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4.4公斤/畝,下降1.2%;玉米單產407公斤/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大豆單產127公斤/畝,每畝產量較上年增加3.5公斤,增長2.9%。
     
      (三)糧食單產提高得益于多種綜合因素的作用。一是農業氣候對糧食生產總體有利。盡管今年夏糧因災致使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5.3公斤,但整體看,全國沒有出現大范圍災情,氣候條件有利于糧食生產。早稻生長期間,氣候條件較為有利,早稻單產每畝提高10.5公斤。秋糧生長期間,除局部地區一段時間發生旱情外,全國大部農區光熱充足,降水充沛,有利于秋收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9月期間,全國大部農區光溫適宜,有利于秋收糧食作物的灌漿成熟和收曬。二是抗災救災措施得力。春末夏初,東北部分地區出現旱情,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及時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決策部署,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有關部門抓落實,各地積極響應,采取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和提供技術支持等措施,有效減輕了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應當看到,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始終是事關國計民生的最重要農產品。雖然我國糧食產量多年保持在高位水平,糧食尤其是谷物庫存較為充裕,種植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進展,但我國糧食生產基礎尚不穩固,還未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糧食供給地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種植效益低等問題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任重道遠。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今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

      今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

      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近七成,全年糧食生產大局已定。據農業部初步預計,在今年繼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保持在1 2萬億斤以上,仍是一個豐收年。
      2017-10-17
    •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 有效化解結構性矛盾

      實施優質糧食工程 有效化解結構性矛盾

      國家糧食局和財政部今年啟動實施了“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生產由“多產糧”向“產好糧”轉變,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助推糧食產業提質增效。
      2017-11-06
    • 我國糧食生產堅定向優向綠步伐

      我國糧食生產堅定向優向綠步伐

      “兩穩一優”是今年糧食生產新態勢:面積穩定——播種面積16 8億畝,與上年持平略減;單產穩定——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技術落實到位;結構優化——玉米繼續減少,雜糧雜豆等增加。
      2017-11-21
    • 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邁向糧食產業強國

      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邁向糧食產業強國

      近年來,我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糧食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拓展新格局,糧食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推動我國由糧食生產大國邁向糧食產業強國。
      2018-01-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