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抓重要戰略機遇期 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解讀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23





      走過極不平凡的2018年,擁抱新起點上的2019年。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坐標上,如何謀劃我國明年經濟社會發展新圖景?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中國未來發展新動向。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
     
      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也面臨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的復雜局勢,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會議作出重要判斷: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會議還強調,我國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
     
      對于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五個堅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明確進一步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應對穩中有變,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穩中求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穩中求進是近年來我國經濟工作一直堅持的總基調,在復雜多變局勢下,堅持這一原則更加重要。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局勢下的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以落實“六穩”為目標和重點,及時出臺一系列舉措,穩妥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來之不易的成績。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說,越是面對復雜局勢,越要保持戰略定力,緊抓戰略機遇期,化危為機。會議賦予“進”新的內涵,通過減稅降費等措施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在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等重點任務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聚焦“八字方針”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
     
      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要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推動更多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出清,降低全社會各類營商成本,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
     
      ——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發展更多優質企業。
     
      ——要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
     
      ——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這八個字是針對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狀提出的,立足于解決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小廣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在補短板、調結構上取得了進展,但仍面臨著困難和壓力,需要再接再厲。通過鞏固成績、增強發展活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取得更大成果。
     
      三大政策協同發力 打造“最優政策組合”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明年政府調控政策如何把握好節奏力度,更精準發力?
     
      會議提出,要全面正確把握宏觀政策、結構性政策、社會政策取向,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王軍說,三大政策協同發力,體現了政府調控的“一盤棋”思想,通過將長中短期政策銜接和協調,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
     
      對于三大政策,會議分別提出具體措施——
     
      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堅持向改革要動力,深化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土地、市場準入、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
     
      社會政策要強化兜底保障功能,實施就業優先政策。
     
      張立群說,宏觀政策要在穩增長上發揮作用,結構性政策要促進結構優化升級,主要靠深化改革以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來實現,社會政策則要突出守底線、保民生功能,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應重點考慮。
     
      針對突出問題 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
     
      2018年,三大攻堅戰初戰告捷,明年關鍵之年如何再發力?會議提出,明年要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任務之首。會議提出,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當下金融風險總體收斂,在管住增量風險的同時要注重化解存量風險,尤其要把握化解存量風險的力度和節奏。“長期累積的風險問題要做好長期化解的準備,把握好定力和方向,有序推進。”
     
      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會議針對明年的發力方向作出有針對性的部署。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年是脫貧攻堅最重要的攻堅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徐祥臨說,加大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投入、發展合作社等方式讓貧困地區有產業支撐,有助于減少和防止返貧問題,進一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企業有活力有發展,才有污染治理的基礎。”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說,近期調研發現,不少民營企業感受到,今年以來政府在環保方面的服務意識和力度增強了,企業盈利后也有了更多力量進行污染治理。他表示,國家能夠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的關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明年抓好七大重點任務 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
     
      邁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偉大歷史節點,明年經濟工作具體怎么干?會議明確了七大重點工作任務,即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處置“僵尸企業”、抓緊布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一系列最新表述顯示,中央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制造強國的緊迫感顯著增強。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中央講要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掌握核心競爭力。”
     
      從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到讓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從把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到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從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到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無論是國家“大事”還是民生“小事”,此次會議都加以聚焦。
     
      “七大重點工作任務,說到底就是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產業,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讓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張燕生說。(記者韓潔、于佳欣、劉羊旸、高敬、劉紅霞)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高質量發展向世界釋放更多正能量

      中國高質量發展向世界釋放更多正能量

      連日來,國際主流媒體高度關注中國兩會,并積極評價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認為中國將2018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6 5%左右,顯示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將向全球釋放更多的正能量。
      2018-03-07
    • 五委員解讀經濟高質量發展

      3月8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第二場記者會,5位委員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回答記者提問。
      2018-03-09
    • 打贏三大攻堅戰 實現高質量發展

      打贏三大攻堅戰 實現高質量發展

      3月24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經濟峰會上,來自金融業的中外嘉賓,就“防控重大金融風險”主題,從金融業務、金融準入、金融素養等角度發表了各自觀點。
      2018-03-25
    • 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穩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對于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8-04-0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