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健不變 貨幣政策定向特征將突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2-26





      2019年貨幣政策穩健基調不變,但預調微調力度將加大。業內人士表示,貨幣政策結構性和定向調控特征在2019年將較為明顯,全面降準仍有空間,但全面降息可能性不大,不會出現顯著寬松和“大水漫灌”現象,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是政策發力點。


      12月21日閉幕的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與2017年中央經濟會議相比,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貨幣政策穩健的總基調,但在一些措辭上出現變化。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對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從“要保持中性”改成了“要松緊適度”,與經濟形勢的變化有關。從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經濟形勢變化總體還是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保持中性能夠確保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同時防范金融風險,實現結構性去杠桿。然而,2018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出現穩中有變和變中有憂,這就要求貨幣政策作出前瞻性、靈活性的調整,調整的方向就是松緊適度。采取逆周期的調整,來熨平經濟周期的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盡管與去年相比,貨幣政策不再強調穩健“中性”,也未提及“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但這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強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而高杠桿是宏觀經濟和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繼續實施結構性去杠桿。因此,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穩健,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繼續引導金融資源從低效領域退出。只有這樣,才能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真正邁向高質量發展。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表示,定向調控將成為2019年貨幣政策操作的主要特征,其目的也是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9年貨幣政策會松緊適度,與此同時,結構性特征會比較明顯,貨幣政策要精準、定向。他說,近期央行創設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定向降息”,下調的是定向利率,旨在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如果這一政策工具效果比較好,可以再次使用。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銀行間市場整體流動性是相對充裕的,貨幣市場利率今年以來整體處于下行趨勢,但是由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因此,加碼流動性的效果傳導不到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仍然面臨融資貴和融資難。“這不是總量問題,因此需要結構性政策發力。”他說。他表示,可以繼續采取包括定向降準、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提供流動性,鼓勵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盛松成表示,不主張全面下調存貸款利率。“一方面,存貸款利率都已經較低,再下調銀行利率銀行就沒有積極性了,而應該讓銀行根據市場原則,選擇利率浮動幅度;其次,全面下調利率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壓力,對房地產調控也不利。”盛松成也表示,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國際上處于較高水平,因此降準存在空間和潛力。但他也強調,降準不是萬能的,貨幣政策也不是萬能的,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需要更多其他政策配合,給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松綁,同時提高銀行積極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預計明年可能有2-3次降準,且定向降準的概率更大。該報告也稱,鑒于貸款利率很可能即將下行、目前存貸款基準利率已是歷史最低,預計全面降息的可能性仍不大。


      梁斯表示,宏觀政策需要協調配合,財政、貨幣政策應同時發力,解決信貸供給意愿不足和信貸需求意愿不足的問題。如財政推進降稅減費措施要落到實處,針對實際情況可以適度放松征管條件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經營環境,增強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


      盛松成也表示,解決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之中,解決融資難更為緊迫,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發揮政策調控作用,但同時需要靠市場化手段去落實,發揮銀行自身意愿和積極性,避免政策“一刀切”。(記者 張莫 實習記者 汪子旭)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