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穩”“進”態勢


    ——工信部回應當前工業經濟熱點問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30





      近日,“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如何”“中國汽車市場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等熱點問題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1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此進行了回應。


      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2018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工業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緩的發展態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好于年初預期,信息通信業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工業增加值規模首超30萬億元


      在苗圩看來,2018年,我國工業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可以從“穩”和“進”兩個方面概括。


      在“穩”的方面,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規模首次超過30萬億元,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處在合理區間;經濟效益平穩改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3%。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工業投資穩步回升。2018年,工業投資同比增長6.5%,比上一年加快2.9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5%,是2015年7月份以來最高增速,已連續9個月實現回升。”苗圩說,今天的投資一定會帶來明天的產出,在制造業投資當中,接近50%是技術改造投資,不是擴大產能、擴大規模的外延式投資增長,而是提高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方面的投資。


      苗圩介紹,在“進”的方面,2018年超額完成3000萬噸鋼鐵去產能目標任務,工業產能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鋼鐵、電解鋁等行業價格恢復性增長,實現效益快速增長。同時,新動能支撐作用不斷加大,2018年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7%和8.1%。


      苗圩表示,今年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企業與大學、研究所之間的產學研聯系,繼續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進一步擴大拓展國內市場,支持車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等;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繼續開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活動;積極培育優質企業,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稅費負擔,引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成為“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對今年工業經濟發展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苗圩說。


      制造業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


      1月7日,特斯拉上海項目開工建設,成為我國汽車產業進一步擴大開放政策的首批直接受益者。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黃利斌介紹,中國汽車產業一直秉承對外開放的原則,2018年我國制定汽車產業放開外資投資限制的時間表,進一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擴大開放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苗圩表示,2018年,工業領域的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取消了船舶建造、飛機制造外商準入限制,以及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商股比投資限制,明確了其他類汽車開放時間表和路線圖。以此為標志,一般制造業已經基本上實現對外資全部開放。2018年,我國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達到412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22.9%。


      “我國制造業在不斷開放的環境下發展壯大,制造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苗圩說,除了準入環節,去年我國還進一步下調了進口工業產品關稅。以汽車為例,過去整車進口關稅是25%,去年降低了10個百分點,現在整車進口關稅是15%。


      苗圩指出,今后將從以下幾方面推動工業對外開放:一是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落實好已經承諾的飛機、船舶、汽車、電信等領域的開放政策;二是進一步研究擴大開放措施,比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實施;三是進一步修訂產業政策,堅持對內資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一視同仁的原則。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取消負面清單以外領域對外投資的各種準入限制,構建起內外一致、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中國仍然并將長期是外商投資的熱土,我們有巨大的國內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歡迎各國企業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投資。”苗圩說。


      汽車行業結構調整開始見效


      2018年,我國汽車銷量28年來首次下滑,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的拐點已經到來?


      對此,苗圩表示,28年來,汽車產銷量雖然每年不同,有高有低,但出現負增長是第一次。從產品結構上看,負增長主要出現在乘用車方面,商用車還是保持了正增長的態勢,新能源汽車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如果從價值量指標看,2018年,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長了4.9%,主營業務收入比上一年增長了2.9%,這表明汽車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開始見到效果。


      “2018年汽車產銷量出現下滑,我覺得有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因素。”苗圩分析,從外部來看,限購限行、行車貴、罰款多、停車難等外部因素,造成了汽車產銷下降;從內部來看,企業在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上還不夠快,還需要時間來逐漸提高。


      苗圩表示,解決這些問題,要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內部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比如,新能源汽車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一批先行的企業已經開始嘗到甜頭,更多的企業應該在這方面投入力量。


      苗圩指出,從外部來說,要加快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比如加速老舊汽車報廢更新,促進農村汽車消費,優化二手車流通環境,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以強大的國內市場來拉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充電設施建設,做好車和路的協同,要加快路網結構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改造,為將來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創造更好的車路協同環境。(記者 劉坤)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工業經濟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中國工業經濟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2017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6 9%。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達到7 6%,已經連續14個月高于6%的增長速度;工業當中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8%。
      2017-07-25
    • 工業經濟延續企穩勢頭 結構調整效果進一步顯現

      7月25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張峰在介紹2017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時表示,工業經濟延續一季度穩中向好運行勢頭,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9%,增速同比加快0 9個百分點,處于近三年同期最好狀態。
      2017-07-26
    • 上半年工業增速創三年新高 數字經濟成經濟增長核心動力

      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經濟達到了近三年的最佳狀態,6 9%的增速是三年來的最高值。這為新興產業的提速騰出了空間,數字經濟正在強勢崛起。
      2017-07-26
    • 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速加快回升 工業經濟仍具韌性

      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速加快回升 工業經濟仍具韌性

      工業經濟穩中向好又有了新依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6月份,鋼鐵、汽車、電子等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裝備制造業對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采礦業。
      2017-07-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