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資先行 2019年更多增收紅利將密集派發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2-22





      除個稅抵扣紅利率先落袋外,2019年促居民增收還有更多實招在途。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四省份明確2019年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不少省份有望跟進,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制度也在抓緊完善。開年以來,發改委等相關部門還就居民增收展開密集調研和座談,并于日前完成2018年居民增收試點總結,下一步地方將結合實際分類施策,小微創業者、科研人員、技能人才等重點群體或迎更多針對性增收舉措。


      從目前31省份政府工作報告看,居民增收無一例外成為預期目標重點之一。其中近20省設置了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具體增長指標,高者超過10%。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多支持低收入人群等也成為施策重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5829元,比上年增長8.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1%。作為居民收入“大頭”,2019年工資性收入率先有所突破,其中,個稅紅利抵扣已經落地。最低工資上調也在穩步推進。上海市日前表示,今年繼續相應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寧夏人社廳也基本完成最低工資調整評估工作,爭取2019年再次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


      此外,陜西省人社廳明確,5月1日起,陜西省將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一類、二類、三類工資區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1800元/月、1700元/月、1600元/月。重慶市也于上月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兩檔分別比原標準1500元/月和1400元/月提高了300元。根據最低工資標準每兩至三年至少調整一次的規定。河北、天津、福建、貴州、甘肅、湖南、青海等省份距離調整窗口也漸行漸近。


      最低工資制度僅是企業工資分配制度的一部分。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日前透露,下一步將完善企業工資收入分配政策,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制度,做好企業薪酬調查工作,適時發布相關薪酬和人工成本信息。


      “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制度,除了最低工資制度外,還包括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指導線制度、企業基本工資制度,以及一些按要素分配制度和收入激勵政策。”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關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相關制度的完善將保障勞動者收入權益,發揮勞動市場價格信號作用,促進形成更加規范的企業職工工資增長和收入分配約束機制。按要素分配政策則對發揮收入分配的經濟激勵效應起到基礎作用。


      更多增收紅利還將密集派發。據了解,進入2019年,發改委等部門展開密集調研,連續召開形勢分析協會和企業座談會、部門和地方座談會等多次會議,并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促進城鄉居民增收政策舉措。20個城鄉居民增收試點總結已于日前完成,下一步將在深化試點基礎上,鼓勵地方結合實際靈活施策,形成激發重點群體活力的新體制新機制。


      事實上,地方已經探索了一些創新型、特色型政策舉措。比如,四川省綿陽市作為科研人員專項激勵計劃試點,采取多元化的分配方式吸引和激勵高層次人才,探索科研人員在依法依規前提下兼職兼薪和離崗創業,促進了科研人員增收政策落地增效。


      技能人才、小微創業者、農民工、中小學教師等重點群體或將迎來更多增收紅利。據悉,政策方面將區分當前和長遠,突出減輕企業負擔、農民工市民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群體收入分配激勵等重點政策舉措。同時,對低收入群體、困難地區和行業加大政策保障扶持力度,加大對困難行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創業支持。


      地方兩會也有所部署。記者梳理發現,近20省份設置了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具體增長目標。比如,貴州提出,2019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左右和10%左右。西藏提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


      在提高指標同時,不少地方還提出促增收落地的方案。比如,遼寧明確,落實城鄉居民和各類群體收入增長三年行動計劃。眾多省市還把幫扶低收入群體作為工作重點,著力構建制度化增收保障。比如,天津計劃繼續提高優撫對象定期撫恤補助、城鄉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養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萬海遠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除了繼續落實重點人群增收政策,還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促進高質量就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效率調動市場力量引導創業增收等。


      “2019年是實現‘兩個翻番’目標的關鍵之年,為了實現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目標,要注重把握好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長的關系,通過全方位的增收政策,使經濟增長紅利普惠全民。”關博還建議,打好收入政策“組合拳”,發揮好個稅改革的增收效應,完善社會保障、醫療、養老、托幼等民生制度和公共服務政策,消除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穩定增收基礎。(記者 班娟娟 李志勇)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居民收入格局優化 “持續增收”仍存挑戰

      居民收入格局優化 “持續增收”仍存挑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自2012年以來,年均實際增長7 4%。未來四年,只要全國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速在5 3%以上,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就可實現。
      2017-12-15
    • 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農村增綠

      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農村增綠

      去年以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各地和有關部門堅持把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培育新主體作為重要抓手,強化政策創設,農村經濟發展煥發出巨大活力,呈現出多模式推進、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發力、多業態打造的多元化推進格...
      2018-01-31
    • 重點群體增收專項計劃或相繼出爐

      重點群體增收專項計劃或相繼出爐

      記者從多渠道獲悉,今年我國將進一步開展城鄉居民增收和專項激勵計劃試點,包括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等在內的其他重點群體增收專項計劃“正在路上”。
      2018-02-02
    • 2019居民增收大禮包將加快“落袋”

      2019居民增收大禮包將加快“落袋”

      多地新一輪最低工資標準上調窗口將開啟,地方近期密集出臺居民增收方案,地方“兩會”更是明確居民增收具體指標,有些省份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超10%。相關部委已開展居民增收調研,醞釀進一步促進居民增收的政策舉措。
      2019-01-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