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2萬億專項債提速發力補短板穩投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21





      財政部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7821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3883億元、新增專項債券3078億元。截至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91420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


      業內專家指出,從前兩月發行進度來看,今年我國地方債發行不僅時間提前,發行量也較往年大幅增加,一季度地方債發行將突破萬億元。今年我國主動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將給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為穩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發揮重要作用。


      前兩月地方債發行量大增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9年1至2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7821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4560億元,發行專項債券3261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6961億元(包括新增一般債券3883億元、新增專項債券3078億元),發行置換債券和再融資債券(用于償還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金,下同)860億元。


      數據還顯示,截至2019年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91420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14273億元,專項債務77147億元;政府債券188269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3151億元。


      中國國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湯林閩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2018年底提前下達部分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的背景下,今年1至2月地方債發行具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發行時間提前,二是發行量較往年大大增加。


      湯林閩表示,與1.39萬億元的提前下達額度相比,1至2月不到7000億元新增地方債的發行量依然略顯保守,因為這意味著一季度內幾乎不可能用完全部的提前下達新增限額,也令今年后續的地方債發行安排承受壓力。“不過,由前兩個月地方債發行量大增引領,今年地方債開年即進入緊湊發行的趨勢,因此地方債發行應呈現與去年大為不同的均衡發行態勢,不會再出現突進式爆發式發行的情況。”他說。


      來自Wind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當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已經超過2700億元。對此,湯林閩表示,加上1至2月發行的7800多億元地方債,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超過萬億已是既定事實。同時,他表示,整個3月份地方債發行規模或超4000億元,與1月份發行量大致持平。以這樣的節奏,前三季度地方債發行量至少超過3.6萬億元,基本與去年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明顯大增,發行進度也明顯提前,且項目收益債比例提高。”中誠信國際宏觀金融研究部分析師卞歡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專項債發力補短板穩投資


      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業內專家指出,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是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支撐點,有助于穩投資、補齊短板和防范風險。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表示,主動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可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是穩定投資、補齊短板、調整結構的重要內容。


      “從去年情況可以清晰看到專項債對穩投資的作用。”湯林閩表示,在2018年三季度專項債集中發行后,9月份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終結之前連續8個月的下降趨勢,轉而回升,其中基建回暖是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因此,今年8000億元新增專項債可進一步促進基建回升、帶動投資企穩。


      關于專項債投入的重點領域,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今年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表示,重點還是支持重大在建項目和補短板。一是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尤其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項目、污染防治項目。二是支持重大發展戰略。比如雄安新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等等。三是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包括棚戶區改造、鐵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重大水利設施、鄉村振興等公益性項目建設,并將重點支持在建項目續建。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8.39萬億元。按照地方綜合財力測算,地方政府債務率為76.6%,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低于國際通行的100%-120%警戒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加快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形成了覆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新增債券發行、存量債務置換、風險預警、應急處置、信息公開、日常監督等各環節的“閉環”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2018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措施進一步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取得了積極成效。


      專項債品種有望繼續擴圍


      卞歡指出,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開前門”、“堵后門”的思路得到貫徹,專項債、置換債發行順利,相關政策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前門”進一步打開,專項債順利完成定額、債務信息公開得到加強。地方債務置換也基本完成,“堵后門”政策機制不斷完善。


      對于未來專項債的發行,湯林閩表示,因專項債歸口政府性基金預算,還本付息與政府性基金息息相關,故未來專項債品種與政府性基金大致匹配是可預期的趨勢,因此未來預計會發展出更多的專項債新品種。


      趙全厚指出,2017年以來,財政部陸續創新發行了土地儲備、公路收費權、棚改等專項債券,又激勵地方政府創新了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專項債,如軌道交通專項債券、教育專項債券、水利專項債券等。今后有望根據實情,進一步擴大專項債券尤其是項目收益類債券范圍。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繼續采取措施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在發揮政府規范舉債積極作用的同時,嚴格控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堵后門”要更嚴,“開前門”要更大,疏堵結合,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


      該負責人指出,將完善專項債券管理,按照加大支持和強化監管的原則,完善專項債務限額規模全額管理,加強專項債券項目收支預算管理,規范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健全專項債券風險防控機制,支持地方盡早發揮專項債券資金效益,有效防范專項債務風險。此外,將督促地方落實地方政府債務信息公開要求,穩步推進地方政府債務“陽光化”,更好發揮社會公眾對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監督作用。(記者 孫韶華 汪子旭)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下半年“補短板”改革步入攻堅期 收入分配提速

      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內容之一,“補短板”改革在多個領域推開。伴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補短板”也向縱深推進,開始側重于補齊制度短板。下半年,醫改和收入分配、個稅改革有望成最大看點。
      2017-07-01
    • 補短板和擴大有效投資將是下半年投資主基調

      補短板和擴大有效投資將是下半年投資主基調

      7月份以來,除了經濟半年報外,地方也在密集公布重大項目投資成績單。《經濟參考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公布上半年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完成情況的13省份總計投資已逾3萬億。
      2018-07-30
    • 雙創升級 “國家隊”一攬子方案補短板

      雙創升級 “國家隊”一攬子方案補短板

      央企、地方國企和科研院所等正加快組建創新聯合體,未來幾個月以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為抓手,充分利用倒逼機制,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全力以赴、集中攻關,率先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
      2018-09-10
    • 穩定有效投資 加大力度補短板

      穩定有效投資 加大力度補短板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
      2018-09-1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