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企業完善體制機制激發企業活力成效顯現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28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觀能動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發展更多優質企業。

      記者近日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隨著中央企業激勵機制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激勵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如實施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促進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開展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施;試點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充分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熱情;推動中央企業持續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良好干事創業氛圍等。這些工作充分運用中長期激勵方式,深入挖掘潛力,正立體化全方位激發企業活力。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翁杰明近日表示,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活力是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增強企業活力、調動企業家和廣大職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是搞好國有企業的關鍵所在。

      ——實施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

      實施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主要政策依據是《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激勵對象原則上限于上市公司董事、高級經理人員(以下簡稱高管人員)以及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影響的核心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

      目前,共有45家中央企業控股的92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占中央企業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的22.8%,主要分布在通信與信息技術、科研設計、醫藥、機械、軍工、能源等行業領域。從有效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看,實踐效果良好,絕大部分公司經營業績取得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凈資產收益率得到提高,其財務指標表現優于同行業整體均值。據統計,實施股權激勵1年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市值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6.7%、14.6%、7.0%,明顯高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整體水平。

      航天工程裝備(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舜表示,股權激勵實施以來,公司骨干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增強,攪拌摩擦焊裝備市場訂單不斷攀升。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7%,新簽訂單同比增長41%。公司對行業內的專業人才形成了較強的吸引力,核心技術團隊規模穩定增長,關鍵技術人員出現回流。

      ——開展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

      開展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的主要政策包括《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中央科技型企業實施分紅激勵工作指引》等。激勵對象側重于企業核心科研人員、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骨干等。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企業實施分紅激勵所需支出計入工資總額,但不受當年本單位工資總額限制、不納入工資總額基數,實施單列管理。

      截至2018年底,已有24家中央企業所屬科技型子企業的104個激勵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其中2018年新增74個方案,比上年增長247%。30個已經完成首批激勵兌現的企業,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幅分別達到41.6%和45.6%,絕大多數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數量和能力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有效解決了增量工資激勵不足的問題,提升了激勵對象的收入水平。通過調整激勵對象的薪酬結構,合理拉開薪酬差距,向核心骨干傾斜,對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國家電網中國電科院副總經理(副院長)王繼業介紹,國家電網公司按照增量激勵的原則合理確定崗位分紅激勵額度。中國電科院2018年兌現崗位分紅激勵總額1551萬元。崗位分紅的實施有力保障了科研人才隊伍的穩定性,不斷釋放科科研人員創新潛能,并將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業績增長同激勵對象的收益聯系在一起,有效推動電網新技術創造、新產品研發,帶動形成新的產業布局和利潤增長點。2018年中國電科院完成成果轉化68項,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5%,稅后利潤同比增長15.8%。

      ——試點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

      試點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主要政策包括《關于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等。激勵對象側重于在關鍵崗位工作并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全國共選取了181戶企業開展試點,央企層面10戶試點子企業已經全部完成出資入股,地方層面的試點企業也完成了首批的出資入股,后續選擇的也在積極開展戰投洽談、資產評估、進場交易等工作。

      國資委資料顯示,經過2年多的實踐,國有企業員工持股試點改革效果初步顯現,吸引和留住人才作用開始顯現,員工創新創業意識有效激發,在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10戶中央試點企業2018年利潤總額平均增幅26%,明顯高于平均水平。

      中建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鄭學選表示,中建集團以中建股份上市股票為標的,實施了為期十年的中長期激勵計劃。股權激勵為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植入初始基因,成為激發士氣、創造優秀業績的催化劑。近6年來,中建股份凈資產收益率一直保持15%以上,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6%;2018年企業總資產18618億元、股東權益4293億元、營業收入11993億元、利潤總額718億元,均較股權激勵實施前翻了一番。

      ——推動中央企業持續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

      推動中央企業持續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的主要政策包括《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等。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方面,中央企業普遍制訂了管理人員選拔任用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以綜合考核評價為基礎的管理人員日常管理監督機制,優化總部組織結構,壓減管理人員數量,不斷激發管理人員活力和企業發展動力。

      在員工能進能出方面,中央企業普遍編制了用工總量規劃和計劃,合理控制用工總量,構建正常流動機制,暢通職工進出渠道。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制度,做到信息公開、過程公開和結果公開,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用工制度不斷健全。

      在收入能增能減方面,中央企業普遍建立了明確的工資效益聯動機制,加強人工成本管控,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建立健全全員績效考核機制,逐步提高核心骨干員工薪酬的市場競爭力。

      “解決中國一重面臨的諸多問題的關鍵就是抓住三項制度改革這個‘牛鼻子’,從‘人’的問題破局突圍,進而一子落、滿盤活。”中國一重職工董事、工會主席、改革辦主任劉長韌表示,通過改革,構建出有競爭活力的人事、用工和分配體系,讓企業煥發新的生機。

      翁杰明表示,推動央企激勵機制更加完善,還需落實央企主體責任,推動激勵政策的綜合運用;同時,需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并加強引導和培訓,加快經驗的復制推廣。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應深入總結員工持股計劃的改革經驗,并穩妥推廣;同時深化國企體制機制改革,從根本上激發所有員工的積極性,整體激發國企活力。建議一是要建立市場化聘用機制,做到人盡其能,能崗匹配,可上可下;二是建立科學考核與差異化分配機制,確保考核結果全面真實反映考核對象工作業績,并以考核結果作為收入分配依據;三是建立員工與企業利益共享機制,讓員工合理分享企業發展成果。


      轉自:中國金融信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10家中央企業:抗疫物資不漲價!

      10家中央企業:抗疫物資不漲價!

      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了解到,國藥集團、新興際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通用技術集團、中化集團、中國化工、中糧集團、華潤集團、中儲糧集團等10家中央企業做出承諾:疫情防控期間,全力以赴保障抗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供應,不...
      2020-02-05
    • 關鍵時期中央企業砥柱中流穩經濟

      關鍵時期中央企業砥柱中流穩經濟

      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企業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既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又引領帶動上下游其他企業協同發展,助力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0-03-03
    • 中央企業在復工復產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中央企業在復工復產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抗疫阻擊戰,也是一場經濟保衛戰。中央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分類分批、安全有序復工復產,迅速回到正常生產穩定發展的軌道上來,全力以赴保持生產經營平穩運行,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
      2020-03-05
    • 降電費、減資費、免房租……中央企業讓利“抗疫”助推復工復產

      降電費、減資費、免房租……中央企業讓利“抗疫”助推復工復產

      近日,中央企業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同時,推出降電費、減資費、免房租等一系列讓利舉措,并承諾欠費不停電、不停氣、不停機,為各類企業復工復產降成本、強信心,為宏觀經濟平穩發展添動力。
      2020-03-1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