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月30日公布的數據,中國6月官方制造業PMI為49.4%,與上月持平,連續兩個月落入榮枯線以下。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文韜表示,本月市場需求增勢略有放緩,企業生產保持擴張,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增勢回升,新動能發展態勢較好,經濟趨穩運行具備基礎。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PMI下降幅度有所緩解,企業在做進一步的生產規劃上相對謹慎。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
其中,生產指數為51.3%,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增長,增速放緩。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2%,雖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但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快于上月。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生產指數雖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但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從重點行業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消費品行業的生產指數為55.6%、53.3%和52.2%,環比均有所上升,且分別高于制造業總體4.3、2.0和0.9個百分點。
“生產景氣度呈現穩中有升,表明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制造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中高端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趙慶河分析。
與此同時,市場訂單增長動力偏弱,外貿發展環境趨緊。新訂單指數為49.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處于收縮區間,表明制造業產品訂貨量有所減少。其中,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3%,低于上月0.2個百分點。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表示,生產、新訂單均繼續回落,顯示需求較為低迷,企業生產仍相對謹慎。另外,進口方面,進口指數46.8%,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他表示,當前整體看經濟內生動力仍然偏弱,進口可能仍有向下的壓力。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為49.1%和48.3%,分別比上月回升0.3和0.5個百分點,景氣度有所回升。
對于未來政策走向,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認為,經濟下行壓力仍在,但政策保持戰略定力,繼續堅持改革和經濟轉型。從趨勢上看,PMI有所企穩但仍位于收縮區間,貿易出現階段性緩和,但整體看經濟中期下行壓力不改。“大方向上,改革和經濟轉型仍是政策重點,從央行新提法‘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看,除了金供改,可以期待在供給、需求上更多的政策。”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外部條件有所改善,寬財政是下半年主線。他表示,中美情況有所緩和,另外下半年美聯儲將開啟降息周期,外需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全球整體經貿減速的大趨勢仍然沒有扭轉。國內地產經濟趨于降溫,地產泡沫風險較大,債務處于高位,不具備強刺激的條件。“但寬財政仍有操作空間,專項債額度或再度上調,地方隱性負債置換也存在松動的空間,基建下半年有望繼續加碼。”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