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過半,2萬億規模減稅降費進展如何?
7月23日,國家稅務總局在發布會上披露了這樣一份成績單: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其中減稅10387億元)、1.15億人免繳個稅、民企新增減稅6712億元、重點稅源企業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6%……
隨著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上半年稅收收入增速1.4%,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3.9個百分點。不過另一方面,企業和個人減負明顯,減稅降費為刺激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實打實的減稅降費,讓企業和人民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稅務總局減稅辦常務副主任、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表示,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落地,下半年減稅降費的積極效應將會進一步顯現。
個稅降幅最大
此輪減稅降費中,個人所得稅是降幅最大的稅種。受提高費用扣除標準、優化稅率結構和實施專項附加扣除“兩步改革”疊加影響,個人所得稅比去年同期下降30.6%,累計新增減稅3077億元,人均累計減稅1340.5元,累計1.15億人無需再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
蔡自力表示,個稅改革“紅包”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在減稅降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跑贏上半年GDP增速。6月消費增速出現明顯回升,同比增長9.8%,較5月加快1.2個百分點。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經濟企穩靠消費,下半年消費領域仍然值得關注。減稅的最大作用是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中國居民的人均收入剛剛接近1萬美元,其實并不高,因而中國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高達70%。海通證券測算,今年居民部門減稅降費1萬億元左右,可以增加7000億元的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增速2%,足以把社會消費總增速從年初的8%提升到年底的10%以上。
增值稅方面,受4月1日起深化增值稅改革等減稅政策影響,國內增值稅二季度僅增長1.2%。二季度,已實現整體凈減稅3185億元,加上調整增值稅稅率翹尾減稅1184億元,此次增值稅改革共計減稅4369億元。
蔡自力介紹,全國共有940萬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實現減稅。總的來看,所有行業均實現減稅。
例如,原適用16%稅率的行業包括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等,稅率下調3個點,受益最大,凈減稅金額合計占比達88%。其中,4-6月,制造業減稅戶數252萬戶,實現凈減稅1389億元,減稅金額占總減稅金額的44%;批發零售業減稅戶數399萬戶,實現凈減稅1112億元,減稅金額占總減稅金額的35%。
普惠民企、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數量大、分布廣、類型多,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來,國家出臺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著力于增強小微企業發展動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提振市場信心。
蔡自力表示,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累計新增減稅1164億元。其中,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標準新增減稅349億元,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加大企業所得稅優惠力度新增減稅481億元,地方“六稅兩費”減征政策新增減稅333億元。
小微企業大多數都是民營企業。上半年,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享受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025億元,占全部新增減稅額的88%,較一季度提高2.48個百分點,小微普惠政策著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特征更加凸顯。
總體看,上半年,全部新增減稅中,民營經濟納稅人新增減稅6712億元,占減稅總規模的65%。減稅降費政策顯著增強了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提振了市場信心。上半年,全國新增市場主體(含個體工商戶)辦理涉稅事項的有509萬戶,月均新增84.8萬戶,其中大多數屬于民營經濟納稅人。1-5月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6%,比1-4月提高2.5個百分點。
此外,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升到75%,新增減稅878億元,加上原有政策,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共減稅2794億元;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的企業數量達5.27萬戶,同比增長8.88%,減免企業所得稅1900億元。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激勵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更多資金投入到技術改造中。重點稅源企業上半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0.6%,在比去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的基礎上,上半年比一季度又提高了2個百分點。
降費新期待
更大規模減稅降費過程中,上半年減稅方面成效明顯。而從7月1日起,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降低,3000億元降費減負紅包正式生效。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與減稅相比,降費更加復雜,特別是一些服務收費,貌似市場行為,但實質上是行政性收費行為,這樣的行為應該納入降費進行統籌。
日前,國務院督查辦披露,內蒙古滿洲里口岸部分單位和企業亂收費亂漲價,抵消減稅降費效果。在確保減稅降費不打折扣方面,財政部稅政司巡視員徐國喬日前表示,要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對搞變通、打折扣或變換花樣亂收費抵消減稅效果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
近日,稅務總局派出36個督查組分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開展減稅降費專項督查,深入跟進政策落實情況,在嚴督實查、對標找差中檢驗減稅降費落實成色,聽取各方面各層級意見建議。
楊志勇建議,當下減稅降費政策需要特別注意政策合力效應,以避免政策的過度調整。同時,減稅降費政策要持續進行,合理之處應通過立法的方式固定下來。
為推動減稅降費順利推進,7月23日,稅務總局出臺十條便民辦稅繳費新舉措,瞄準納稅申報、辦稅繳費中的堵點、痛點持續發力。
此外,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讓企業和人民過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短期看,減稅直接體現為政府減收,隨著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地,上半年稅收收入增速明顯回落。
“目前核心問題是要堅持減稅降費這樣一個政策方向,因為它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之舉。”7月21日,在2019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學術委員會委員馮俏彬表示,在堅持減稅降費的同時,也要有新思路,來應對收入下降支出剛性這一財政新狀況。
轉自:北京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