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8-02





      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國內轉型升級壓力猶存,中國制造的走勢引發社會關注。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重塑競爭優勢,既是制造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提出包括穩定制造業投資在內的一系列舉措。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政策的精準發力有助于提振信心、化解問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穩定制造業投資就是穩增長、保創新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對經濟發展而言,投資穩則預期穩,創新活。會議提出的“穩定制造業投資”備受關注。

      “穩制造業投資,就是穩工業大局,穩創新活力,釋放了積極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強化科技支撐和產業引領的重要信號。”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說。

      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上半年我國工業生產實現平穩運行,發生一些積極的轉變。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處于全年增速預期目標區間。

      黃利斌認為,實現工業基本面的平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投資的穩定。

      上半年我國制造業投資相對平穩,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3.1%,增速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10.1個百分點。在上海、寧波、蘇州等諸多有代表性的工業城市,先進制造領域的投資增幅明顯。

      吊掛系統帶著布料“游走”于各個工位,智能剪裁、整燙、包裝等環節有條不紊運行,每套西服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證”……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向記者展示著企業最新改造的智能車間。“近年來,雅戈爾不斷提高智能化領域的投資,并將持續加大制造升級和新零售布局,工廠和店面效率大幅提升。”他說。

      “投資的穩定既表明企業創新意愿和動力加強,也反映了社會對制造業較好的預期。”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說,穩定制造業投資,是進一步激活創新、穩增長的必然要求。下半年,有利于制造業投資的因素依然存在,減稅降費作用將逐漸體現,有助于促進預期改善。

      穩定制造業投資,也是穩定產業鏈布局,穩定發展信心。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制造業企業包括國內加工密集型產業出現到周邊國家尋求投資發展機會的現象。專家認為,盡管目前規模不大,也屬產業正常轉移。從長遠看,穩定制造業投資,將有助于穩住產業鏈優勢,穩定發展的信心。

      宏觀政策精準發力助力制造業健康發展

      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其中,特別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的中長期融資。

      減稅降費是提振制造業的關鍵。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認為,減稅降費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最主要內容,會議提出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抓住了“牛鼻子”。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減稅政策在制造業等行業表現明顯。

      記者在浙江、福建多地調研,企業普遍反映減稅降費降低了成本,明顯改善了資金流動性,加大研發投入更有底氣。稅務部門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數據顯示,上半年重點企業單位營收稅負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則增長20.6%。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下半年政策重在精準,不僅要將減稅降費落實落細,還要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當前,金融系統正加快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銀行業信貸結構出現積極變化,但對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企業等領域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強。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表示,會議對制造業、民營企業等提出針對性舉措,都是經濟結構調整所需要重點支持的領域。金融的精準發力正在為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對各類銀行提出要求,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支持。特別指出,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落實有扶有控差異化信貸政策。合理安排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多措并舉暢通發展“脈動”

      經濟發展從來都是一盤棋。實現制造業提質增效,同樣需要消費、產業、金融等全面考量。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深挖國內需求潛力”“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立長效機制解決拖欠賬款問題”……會議圍繞補短板、增加中高端供給、加快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推動形成良性循環。

      “提振制造業,深挖需求與增加供給是緊密結合的。”黃利斌說,推動消費升級的一系列舉措,將促使企業進一步聚焦市場、對標市場,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升級。

      良好的網絡基礎和完善的信息服務是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政策出臺,同樣是對制造業升級的“精準發力”。

      工信部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增速高于全部制造業3個百分點。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智能制造的工業新產品產量保持兩位數增長。將制造優勢與網絡化、智能化相疊加,中國制造正探索數字時代新供給能力。

      減稅降費提振消費、促進轉型;補短板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這些都為制造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強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的力度,并通過建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融資擔保基金等,在‘暢通’二字上下更大力氣。”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記者張辛欣、吳雨)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抓住機遇 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趙昌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的發言可以用三個觀點來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或者產業變革的機遇,直接決定著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競爭力...
      2017-03-20
    • 中國制造業供給指數首次發布

      3月20日,由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聯合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編制的Mysteel中國制造業供給指數(MMSI:Mystee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pply Indexof China)首次發布。
      2017-03-21
    • 報告顯示我國制造業企業質量水平穩中有升

      中國質量協會10日發布的《中國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藍皮書(2016年)》顯示,我國制造業企業質量水平穩中有升,質量損失率持續下降。
      2017-04-11
    • “中國制造2025”引領 制造業從“大”到“強”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2015年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持續引起海外制造業專家和輿論的普遍關注。
      2017-04-1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