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轉正
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量同比增長2.6%,6月份為下降3.1%。1月到7月累計利潤同比下降1.7%。降幅比1月到6月收窄0.7個百分點。
對此,國際統計局工業廣告機統計師朱紅稱,石化、電氣機械、汽車是拉動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的主要行業。
7月,受到到原油價格以及處置收益的影響,石油加工業同比下降28.1%,但降幅比6月份大幅收窄49.3個百分點;受銷售回暖以及同期基數較低影響,電氣機械行業增長30.8%,增速加快26.6個百分點;受投資收益大幅增加影響,化工業利潤增長3.2%,6月份下降14.7%;受同期基數較低影響,汽車制造業利潤下降9.2%,降幅收窄7.0個百分點。
這四個行業合計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6月回升5.3個百分點。
另外,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終端消費產品和部分中游生產制造領域回升明顯,減稅降費和定向支持政策逐漸顯效,促進近期工業生產有所加快,經濟放緩壓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制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其實,在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速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以后,每年都在突破。
1992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2007年突破10萬億元,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的話,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此外,我國工業長期保持較快速度增長,所以在世界上漸漸擴大份額,1990年從占全球比重2.7%,第九名,到2010年占比邁向19.8%,位居世界第一。從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不僅如此,由于我國工業在國內總值占三分之一,對我國GDP增長有強勁的支撐,推動了我國經濟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斷往前。
主要產量生產大幅提升
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富有的轉變,從小的產量變成大的產量。
比如說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2017年對1978年增長4.7倍、24.3倍;乙烯和粗鋼、水泥等材料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34.8倍;汽車量產更是已經達到了2900多萬輛,連續九年連續獲得世界第一。也有很多產品是從有到無的發展,智能手機、洗衣機、彩電、冰箱等家電通信產品的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不光如此,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在提升,1980年我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占出口總量的不到一半,2000年以后就上升到了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8月27日,中央財經委會議上提到我國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而且是全球唯一的網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轉自:中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