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減免釋放消費潛力未來改革空間仍可期待
錢袋子"鼓起來"消費"跑起來"
從今年1月1日起我國實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也同步實施。近日,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實施后,1~6月減稅302億元,5190.5萬納稅人享受該項政策。此外,提高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和實施專項附加扣除,累計有1.15億納稅人無須再繳納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動力和潛力。
個稅改革激活消費潛能
"之前我每月的個稅都會被扣除1200元左右,但今年以來我的個稅每月只扣除了200元左右,相當于每月多出了1000元左右的零花錢,我可以多買一些水果、蔬菜或者在外面多搓幾頓了。"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了五年多的小張開心地向國際商報記者說道。
"改革個人所得稅征收辦法,尤其能夠增加部分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使他們能將更多收入用于個人消費。可以說,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已經在擴大消費、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高增長態勢,服務性消費增長也較快,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同時對就業的貢獻也不容低估。
據劉昆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至16%,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核定調低社保繳費基數,明確各地不得采取任何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1~6月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繳費減少超過1280億元。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服務業研究室研究員陳麗芬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挖掘我國居民消費潛力主要是讓居民手中有錢去消費,而且還要保障居民沒有后顧之憂去消費。"這就需要通過促進就業創業、調節收入再分配以及完善社會保障、擴大醫療和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等手段去促進。"
多方面加大稅費改革力度
在劉向東看來,未來我國的稅費改革、促進消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如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增加企業經營收益;調整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降低扣減復雜程度等。
其中劉強東特別提到了社保繳費。他說,社保繳費既要減輕企業負擔,也要統籌做好個人的應保盡保。"要彌補社保缺口,特別是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缺口,這樣可以發揮社保基金的投融資作用,加大國企利潤劃撥上交進度。企業減負的同時仍要保證社保資金保值增值,滾動存續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鄒蘊涵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也強調,挖掘國內市場消費潛力,一方面要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水平,這就要求縮小城鄉之間以及農村居民內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費差距,并堅持按生產要素貢獻的分配方式從多個方面助力社會中間階層壯大。另一方面要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減少消費者的后顧之憂。這需要從多個角度促進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
此外,要推進財稅金融制度改革,促進消費增長。在稅收制度改革方面,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和調整家庭稅前扣除方法提高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在金融制度改革方面,豐富消費信貸品種,大力推進住房信貸以外的其他新興信貸品種發展。(記者 魏橋)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